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问题--作者:谭鉴

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问题--作者:谭鉴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民主镇中学     553506
摘要: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德育与智育并重,而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现实要求的压力巨大,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轻德育重智育,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时代进步的要求。语文教育是德育的重要阵地,美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关于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一些美育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及措施,表明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美育;德育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成长中十分关键的时期,此时,一个人逐步告别童年,迈向成年,心理上起伏变化很大。不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中学生走到了人生的分水岭,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责任重于泰山。语文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态度的端正,情感的培养影响很大。美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对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的影响重大,因为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定倾向性,对事物总是存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健康而良好的美感对人的行为影响巨大。科学的美育塑造人格,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眼下的语文教育中,由于种种原因,美育教育出现了偏差,甚至产生了严重的问题,贻害了许多青少年,对社会风气也产生了不良影响。下面,就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美育问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首先,教学中美育教育意识不强,对美育重视不够。现在许多学校和教师在教学中偏向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往往轻视道德品质、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修正。美育属于道德品质教育的范畴,它对于塑造人格十分重要。造成现在的人们重智育轻德育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一个因素是社会对教育教学效果的不科学评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简单的评定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成效,往往给学校和教师很大压力。长此以往,许多教师价值观也受到影响,不能对教育教学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生的考试分数成了教师工作、学生学习、家长供孩子上学的最重要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教师、学生和家长,甚至学校的工作。另外,人们对德育与智育的关系认识不足,在社会处于急剧变化过程中,新的规则和秩序尚未建立等因素也与此有关。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根本就没有美育的意识,教学往往变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活动。实际上教育教学是一个很复杂的针对人的工作,语文教育更是一个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广泛的工作,对人的发展影响重大。因此,我们不能马虎。
其次,有些语文教师的素质不全面,对自己的工作本质认识不足,在教学中不能把美的东西灌输给学生,也不善于培养学生的美感,导致了初中语文教育美感教育的缺失。例如有教师教学课文《香菱学诗》,在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时,很不到位,往往只就课文内容提到香菱如何如何勤学好问之事,而不能根据整部《红楼梦》作品的主题,把香菱身上具有的美展示出来,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美的熏陶和情感方面教育。又比如,有教师教学八年级下册《新闻两则》这一课,更多的是向学生传授有关新闻的知识,而并没有把作者热爱人民、热爱国家,为人民获得自由和解放而奋斗终生的美好品质和情操揭示出来。其实,教学一篇课文,知识往往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教师加以适当指导,学生自己也可以学会,但是这节课中蕴含的美的事物,好的情感和思想常常是埋藏较深,不易发现,需要语文教师善于深入挖掘,这跟语文教师的素质有关。
第三是发现的问题,有些语文教师不善于在教学中发现美,也不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例如,有语文教师在教《中国石拱桥》这一篇说明文时,提问学生:“同学们,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然会回答:“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接着,教师就用石拱桥的例子分析课文,并着重讲授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说明文知识记得清清楚楚,但石拱桥如何优美,没有印象,就更谈不上对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理解,对劳动人民创新精神的学习。学生始终不明白:“石拱桥是美的,而创造它的人更美!”。由此看来,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教知识,也要善于发现美,培养学生的美感。人们常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发现”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培养美感,提高鉴赏美的能力,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初中学生由于处于特殊生理和心理年龄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心理特征,鉴别能力不强,往往对事物缺乏判断,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此时,如果教师对其引导不好,他们常常误入歧途,有时以丑为美,做出一些不应该有的行为,甚至危害社会。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在教学中挖掘美,用美的事物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净化他们的灵魂,也净化自己的灵魂。同时教会学生善于发现。
第四是教学方式和手段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学识渊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也能发现美,但由于教学不得法,不能使用正确的教学手段,以致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美感教育就被误了。比如,在教学中,偏重讲授,忽略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和体验,也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比如,在教学中方法和材料单一,学生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体验不深。而美育最重要的就是体验。教师的学识和修养,学生的学习愿望及需求,教材及各种教学资料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有资源,但更重的是利用。本人认为,科学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是美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整个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以下就当前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问题,谈谈自己的应对策略。
1、对语文教育的本质重新认识,不断加强自己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语文教育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活动,而教师是传承、传播的使者,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品,热情的工作态度是对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从本人对我国当前的教师状况的了解,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在不断提高,这是很可喜的,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还没有建立完整的、稳定的新的规则体系,一些不良的观念和风气在社会上是存在的,它影响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以至于一些人有知识、有能力却无品德,或者是情感、价值观不明,思想低级、庸俗,这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处事和工作。面对不良社会风气,语文教师要做到坚持原则,“出淤泥而不染”,始终保持自己良好的人品,这样才能具有良好的审美观,才能在教学中负责任的进行美育。另外,要知道,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会使用语言工具,而且是要进行文化的熏陶,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美育教育在这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和发展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必须重视这一时期的学生的美育教育。
2、把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把语文学习放在一个大的环境中。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涉及面广,所以,学习语文,要注重融会贯通,加强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还要把语文学习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而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升学等压力,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忙于传授知识,被考试所累,疲于奔命,而往往放松了德育、美育等教育,往往教学就只是传授知识,谈不上把知识融会贯通,更谈不上把语文教育与社生活结合起来。为了搞好语文教育,让教育真正达到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料,使教学具有一定深度,适合自己所教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例如,我们在教学八年级下学期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时,不仅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对圆明园描写的优美言辞,对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有所了解,想象到圆明园存在的美景,这些是可以通过文字直接感受到的,也要让学生明白,此文作者雨果作为一个伟大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观,在他身上体现了国际主义精神,能公正的看待英法联军入侵中国罪行,对中国人民报以深切同情。这种美好的精神在一般的英国和法国人身上是没有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要达到此目的,我们不仅要牢牢把握课文,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如作者在文中把我们民族说成“超人的民族”),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更要给学生提供详细的背景资料和其它学习资料,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精神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了解,把其中的精髓牢牢记住。又例如,我们进行作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放眼观察周围现实生活中种种事物和人物,用事实说话,说真话,写出真情实感。作文要能很好的反应周围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实。
3、改变欣赏眼光,善于发现美。发现比美本身更重要,因为有发现才会有美和创造。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只是缺少人们的发现。同样的,教学中也到处都有美,只是师生能不能发现而已。初中阶段,语文教师能否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对学生以后各方面发展影响很大。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可以从身边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因为人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接触事物,只要养成了良好的观察习惯,再加上勤奋学习,就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和发现力。观察是发现的基础,谁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关键在于有没有观察的习惯,只要养成了这个习惯,谁都具备发现美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人们对事物的了解总有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所以,刚开始,像在初中阶段,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往往不全面,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对于发现力的培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发现美的东西,需要人的感觉,也需要人的知觉。以我愚见,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方向看待生活和学习中的事物和知识,用多种方式思维来想问题,更能发现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学习《羚羊木雕》一课,从文中的主人公及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能读出这样的信息:“家长应理解和尊重孩子,保护小朋友之间纯洁的友情”。换个角度,从家长和大人的角度想问题,也能读出这样的信息:“孩子应该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尊重父母的劳动,不把父母赠与自己的贵重物品轻易送人,在决定重大问题时跟父母商量商量”。同时,我们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父母和子女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父母在送孩子贵重东西时,要告知其价值和来源”。又比如,我们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可以教学生这样赏析课文,从斑羚飞渡的画面和场面中,了解到动物的智慧:牺牲一部分来赢得整个种群的生存。从动物身上,我们发现了为了别人和集体而牺牲自己的精神,这是一种无私的美。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反面发现:人应当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不滥捕滥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和谐的美。不仅一篇文章的教学可以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就是一个小小的汉字的教学,也可以从笔画、结构、字体等不同角度来发现汉字的美。总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多侧面观察和思考问题,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发现美,进而培养起他们的美感。
4、在教学中,利用好各种形象。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还在于展示、赏析各种语言形象,用语言塑造的形象包括人物和事物,形象有正面形象和反面形象,人物有美丑,事物有好坏,形象对人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利用好正面形象感染学生,也要利用好反面形象,让其充分发挥作用。语文课中,有丰富的形象资源,因为语文是人文性学科,内容反应人的精神文明成果,而这些成果是通过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的。种种艺术形象就像一颗颗灿烂的珍珠,散落在每一篇精彩的范文中,它在等待着老师和学生共同去发掘。珍珠是晶莹剔透的,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很有用。语文教育中,利用和发挥好形象的作用,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艺术形象,就如同让珍珠起到了应该有的作用。学习中,学生对形象的记忆是深刻的,所以,可以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对艺术形象的赏析有机结合。比如,学习法国小说家都德的文章《最后一课》,小说主人公小学生小弗兰士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懂事、爱国、尊重老师、憎恨侵略者,这“最后的一课”让他变得成熟起来,小说通过小弗兰士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来安排故事情节,形象富有感染力。小说的另一主人公韩麦尔老师,敢于承担责任,对祖国的语言充满感情,爱国,是一位正直而负责任的老师,这一人物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还有一些次要的形象。小说中所塑造的这些形象,感染性强,通过对这些形象的赏析,就能在其中了解和掌握诸如各种人物描写方法、细节描写、场景描写,以及人物、情节、环境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深受感染,受到一次爱国教育的熏陶,提升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增强了辨别美丑的能力。又例如学习纪伯伦组歌中的《浪之歌》,可以欣赏到诗人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把海浪和海岸人格化,形象生动。字面上,学生看到的是一对恋人热恋的画面,在更深层面上,通过对诗人写作此诗时的背景的了解,就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在海浪和海岸的形象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和理想。由此看来,文学形象是作家美学观念和美学理想的集中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形象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美感,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有助于他们树立有用的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美育问题是方方面面的,应对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只要我们改变观念,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勇于探索,就能找到一条健康的初中语文教育之路。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