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巧设有效提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作者:刘辉

巧设有效提问,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作者:刘辉
陕西省洛南县景村镇中心小学              726108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问是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有效提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巧妙、有效的提问能打开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学生无穷的想法,能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领略数学的特有魅力。
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提问。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问是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设计得好,应用得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都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的课堂提问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问题的针对性不强,缺乏目的性,或者提出的问题不够精准,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缺乏思考性。这样的提问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阻碍了学生的有效思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由此可见,有效提问不仅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精彩的教学艺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课题。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提问要有针对性,目的明确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是一问到底,也不是问题的堆砌,要直击要害,能引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教师的问题要问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发现在长方形中长加宽等于周长的一半。教师提问:“同学们,在长方形中长加宽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一片寂静,睁大了双眼,感到无所适从。于是,教师又进行了追问:“同学们,在长方形中长加宽是不是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学生回答不是。经过两次的提问,学生始终不能切入主题。为什么教师的问题不能引发学生的有效思考呢?这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没有针对性,没有问在知识的关键处,规律的转折处,也就是提问目的性不强。课堂上,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长加宽分别是多少呢?”“在长方形中长加宽与周长存在怎么样的关系呢?”这样提问就具有针对性了,学生就能够很自然地推导出:在长方形中长加宽等于周长的一半。
所以,教师要善于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要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这样的提问才有深度,学生的思考才有广度,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思考性强
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展开的,所以课堂提问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从而促进学生的有序思考。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当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以后,很多教师都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图形进行比较,然后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学生的学习就没有了思考的成分,不能很好地进行教学思维。教学时,当学生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以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同学们,你们刚才在剪拼的时候,为什么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来剪呢?2、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能够剪拼成长方形?这样两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数学思考。课堂上,有的学生用手比划,有的学生重新开始观察,有的学生则进行小组讨论。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把平行四边形与剪拼后的长方形进行比较,再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体现问题启发性的关键是教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宜,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思考,这样才能引起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才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提问要有层次性,脉络清晰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每一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围绕新知识的“生长点”,促进并完成知识的迁移。在提问方式上,可以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使学生把握思维的正确方向,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富有层次性的问题:1、如果把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起来,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2、拼成以后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具有什么关系?3、找一找各个数据,分析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来三角形的什么?4、拼成后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相比,面积有什么关系?5、三角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这五个问题层层递进,相互影响,通过这五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提问要有艺术性,趣味性强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探究。教师的提问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教学。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儿童特点,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物内容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如:教学“年、月、日”时,新授前提问:“小明的爷爷到今年为止只过了18个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学生很快答:“18岁”。再问:“爷爷18岁,他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立刻笑着答:“不可能有孙子。”“那小明的爷爷到底几岁呢”?这种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产生一种神秘的心理,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求知欲,才能质疑好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够充分激活学生主动思考的兴趣,能唤醒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联系,能引领学生冲破思路的迷雾,能让学生体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有效提问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教师设计的问题如果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就不能使数学课堂顺利开展,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提问艺术,让课堂提问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