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学校 133700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与小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思想品德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关系到学生能否从小就树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优秀的意志品质,为使学生以后能健康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很多教师都在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是许多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为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使学生自主自愿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催化剂,能够使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尤其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个人的浅见。
一 、培养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学中就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比喻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多运用录音、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增强。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教师在上课时应该多创设情境,这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是思想品德课生动教学的重要因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情绪饱满,精力充沛,教师必须要有积极的状态和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创设出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学习。
比如,在教《校园一角》一课,时,我首先投影本校的校园风景照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新学校的优美环境,激发学生对新学校生活的热爱与憧憬之情,这样,让学生带着憧憬之情去学习,营造一份和谐愉悦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将思想品德课这门学科融入生活情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 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热情分不开的。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这样一句话:“课和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起他们的思想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三年级的学生经验少,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不易进入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才能很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学习知识上来呢?我认为利用电教手段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不仅能使学生身心轻松愉快,而且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主动热情地投入学习之中。
例如,在学习《伟大的先人》一课开始,教师中采用多媒体手段,使久远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在儿童面前复活,把抽象的地理事物展现儿童面前,激发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抽象的文字教材形象化,枯燥的文化趣味化,深奥的语言浅显化,这样的直观教学,使学生的热情倍增,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读起来,为学课文做好了铺垫,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 、新授课时联系时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授课中要将教材中的观点原理讲清讲透,这是教学的基本要求。但思想品德课理论知识较多,要讲清讲透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单纯的理论教学让人觉得远离生活,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授新课中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善于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在许多方面仍需要做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全面健康地向上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