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洛南县高耀镇中心小学 726106
一、教师解放思想是实现语文高效教学的前提
语文教学走高效益之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效益较低的最根本原因是教师思想保守,完全受制于教科书,受制于教学参考书,受制于标准答案,灌输知识唯恐不细,能力训练唯恐不周,教学中只见教师的“教”和“灌”,不见学生的“学”和“思”,如此教学,教师教得“辛苦辗转”,学生学得“干巴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打折扣。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益,首当其冲的是解放语文教师的思想。
1、在教材、教参及标准答案上的解放思想。语文书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个性、才华、情感和思想的结晶,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用不着花费全部时间把一本教材嚼烂,不能用分析的手术刀把一篇篇文章肢解了,切碎了。更不能死死抱住教学大纲的要求、教科书的内容、教参的答案,不敢越雷池一步,教材不是“教条”,标准不是“套子”,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意,是语文课常见的要求,但不一定要老师统一答案;对不同的文章,我们应当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语感和见解。
2、在师生关系上的思想解放。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正视现实,敢说真话,勇于批判,着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健康的人格个性,这是素质教育赋予语文学科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语文教师必须冲破教师权威的“牢笼”,真正确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依靠每一位学生,让民主、平等、互爱、互学的新型师生关系的艳阳照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二、实施主体主导原则是通往语文高效益教学的捷径
主体主导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感受领悟语言的主体,是识记积累语言的主体,是运用语言表达客观事物和主观意识的主体;同时,学生又是发展的主体,学生要通过语言的学习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情感个性的自由发挥与展现等。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让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然而,尊重主体不是放手不管,教师是教育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积极地去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如何实施主导主体原则呢?
1、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本着“教”为“学”服务的观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时间和空间,适当控制教师的活动量,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灌输注入方式的教育为自治主体式的创新教育。
2、引导学生主动质疑探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国宋代哲学家张载说:“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采用学生设问法。其做法是: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材各个方面自主质疑,发现问题,并自行设计问题或自问自答。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删除了语文课的冗余信息,缩短了教程,使语文课堂教学和训练棒棒击在鼓心上,不失为语文教学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3、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语文课外活动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自办报刊等活动,这些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培养能力,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又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和环境氛围。学生在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教师思维的约束,在思想的蓝天中自由翱翔,从而拓展了学习语文的更广阔空间。
三、维系语文高效益教学的动力,让每一位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
相关研究表明,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动的动力。试想,如果一个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听到的总是一句话:不好,不好,不好!看到的只是老师和同学批评的脸色,瞧不起的神情,那会怎样?那会摧毁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形成失败者的心态,以致心灰意冷,得过且过,学校生活这时对他们来说,就成了遥遥无期的劳役!教师应怎么做呢?
1、从小处入手,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帮助学生实现成功。比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读准一个字,识记一个词,造通一句话,理解一段话,朗读一篇课文,背诵一首诗歌,都是在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从而让他们产生成功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上进心。
2、提供展现成功的舞台,强化成功体验。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走上讲台,或演讲,或朗读,或背诵,或表演文章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或仅仅是一个字、词,一个注音,造一个句子,说一句话等,从而满足他们的成功欲望,强化他们的情绪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持久地维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的成功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高度珍视学生的每一个成功,不论这种成功多么微小,及时给予鼓励。有时,老师一次三言两语的亲切表扬,一次微微一笑的肯定,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欣赏的神情,或一次范文印发、佳作发表,都可以让学生“如沐春风”,“如饮蜜糖”,获得成功的感觉。因此,每次作文后,我都挑选好的文章、好的段落,甚至仅仅是有进步的文章,给予朗读、张贴、展览、推荐发表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知道,打造高效课堂需要脚踏实地,需要不断思考、需要不断实践,更需要我们坚持和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