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聆听孩子心声  呵护孩子心灵--作者:邓宗福

聆听孩子心声  呵护孩子心灵--作者:邓宗福
四川省会理县竹箐乡中心小学                 615131
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我经常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小学的时候各方面都优秀,但后来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呢?这其中是受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外,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深入,不细致,没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不良风气抵御能力差。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我认为作为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触及孩子的内心深处,使孩子的心灵产生共鸣,怎样才能做好这些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认识孩子,呵护孩子的心灵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呼唤,是用心灵来浇灌心灵。前苏联的一位教育家对学生也曾有个精彩的比喻: 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
记得我教的学生小明,小时候语言发展较慢,说话口齿不清,为这件事,他的父母常常带他去就医,去了好多的地方给他做检查,但检查都认为孩子只是天生的语言发育要慢一些,智力和其他方面和正常的孩子没有什么差别。为了能让孩子语言方面能尽快的发展起来,我经常抽小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当小明在课堂上发音不准,其他同学都想发笑的时候,我却对小明的发言大加称赞,如此多次经常这样的表扬,小明上课发言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经常的发音纠错,小明的语言发音有了进步。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多跟小明进行普通话交流,现在孩子已经能较流利的用普通话与我进行谈话了。
二、弯下腰去,聆听孩子心声
作为一名教师,与其说他从事的是传授学生知识的职业,不如说他是肩负起改变学生心灵的重托。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下面是他的亲身经历: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许多美丽的玫瑰花,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丽的花儿!全校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这天早上,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同学们都惊讶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正在旁边散步的校长苏霍姆林斯基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去干什么呀?能告诉我吗?”“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她有点不相信。我把花摘下来送给奶奶看,看后我再把它送回来。”小女孩害羞地说。听了小女孩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奖给你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读了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
从小女孩的行为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颗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正在她身上生根、发芽。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也会常常遇到这类似的情况。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天生好动,自控能力极差。如果我们用传统的眼光去判断,上课时规规矩矩“认真”听课的孩子才是好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了。课堂上那些又动又说,常常给老师提一些“有趣”的问题的孩子才是学生最认真的孩子。因此上课时那些又摇桌子又走动的同学,我也不横加阻拦,因为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约束力的增强,他们会自然而然的改掉自己坐不住的毛病。这并非放任自由式的教育。
   三、选择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教育,使教育更贴近孩子心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在学生心中扎根。既然孩子天性好动,我们就要让孩子动起来,在动中感受到学语文的快乐。com/8/vie  
四、爱心呵护,保护自尊,唤起读书热情
  一切成功的教育,究其根源都出于爱心。教师有了爱心,说话和做事都会考虑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上进心,树立其信心。教师的尊严固然重要,但它比起孩子的自尊心来实在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孩子注重个性的张扬,他们再也不是循规蹈矩、惟命是从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很多孩子叛逆性强,教师的尊严常受到挑战。当教师的尊严和学生的自尊发生冲突时,请选择放弃世俗观念,用爱心去呵护一棵幼苗,用宽容去除去他们心灵的杂草,多给孩子鼓励与表扬,多利用语文教材中典型教育案例和身边鲜活事例感染学生,唤起学生读书热情。
在我的教学中,常常会有讲得津津有味时,有学生忽然提出一个与内容无关的问题,不管吧,又怕伤了孩子的自尊,给学生解答吧,又影响了上课的内容,最后还是理性战胜感性,还是及时的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呵护。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憎恨的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的老师。”所以我们应多用表扬的力量去教育感染学生,当然,表扬不是靠说教,不仅靠语言,那怕是一次微笑,一下抚摸,一个眼神,都能使学生感到你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我们要善于将表扬蕴藏于无声的行动中,让表扬释放出最大的能量。更何况,有些行为当中,却蕴含着他们美好的愿望。学生美好心灵的培养需要我们在关键时候,关键地方稍微使一点点力,使学生朝正确的方向航行,加足马力,驶向光明美好的未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聆听小女孩的心声,奖一朵玫瑰给她,让那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之花永不凋谢。
如果我们这些,就不会再有孩子小学的时候各方面都优秀,但后来的发展却不尽人意的了吧。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