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朗读,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作者:骆臣现

朗读,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作者:骆臣现
                                   贵州省册亨县弼佑乡中心小学     552200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而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读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朗读中去呢?
    一、渲染气氛,产生朗读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在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指导学生朗读训练之前,我或出示课文内容所描述的优美画面,或设计一个简短的小故事,或播放一段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乐曲,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渲染朗读的气氛,从而使他们产生朗读的兴趣。
     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先给同学们展示了从网上下载的圆明园被毁前的图片。面对着美仑美奂、金碧辉煌的“万园之园”,同学们好奇地瞪大了眼睛,并不住地啧啧称赞。这时,我适时地向他们介绍圆明园的概况。然后,我的话语一转:“可是,这个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却毁在了八国联军的铁蹄之下。”而后,大屏幕中出现了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圆的电影片段。聆听着录像里传来的阵阵哭喊声,面对着画面中出现的断壁残垣,孩子们的惋惜、愤怒之情溢于言表。我又适时引导他们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同学们都聚精会神地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朗读热情高涨,教室里书生朗朗。
    又如在教学老舍的《草原》一课时,由于班级里的同学都没有见到过草原,我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看看草原吗?想到茫茫无际的草原上去游览吗?”孩子们听后高兴极了,异口同声地说:“想!”于是,在动听的背景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中,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蓝天白云下,草原一碧千里,成全的牛羊在欢乐地奔跑,牧民们在欢歌,在马背上奔驰。同学们静静地聆听音乐,陶醉在美丽的草原风光中,心已经随着歌声飞到了那蓝天碧野下的蒙古之家。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有关蒙古草原更多的知识。有些性急的同学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开始了诵读。在兴趣的指引下,在浓厚的氛围里,朗读便成了同学们心中最想做的事,自然能投入到课文中,动情地读。
    二、再现情境,激发朗读情感。设置情境是现代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在《二十韵》中曾说过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文本中去,而且还要令这种情景得到深化和升华,真正融入到自身体验中去,这样,才能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朗读中,真正能读出自己独到的体会,读出自己的风格。
   如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这一首古诗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地诵读这首诗,然后再进行“诗画欣赏。”我点击了电脑,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阳光的照射下,美丽的西子湖波光粼粼,湖面上几叶小舟在轻轻地飘荡。湖中,是一大片一大片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在荷叶中间,帽出白色的、粉色的荷花来。荷花千姿百态,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盛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蓝天,碧水,绿叶,白莲,构成了一幅动人的江南水乡风景图。学生静静地欣赏着,眼中看到的是美妙绝伦的画面,耳中听到的是宛转清幽的古筝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种美的因素交融在一起,既使他们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也使他们萌发了要努力读好这首诗的强烈愿望。于是,他们融入到了诗的意境中,一遍遍地诵读,一遍遍地领悟、体会,真正做到了“此时,口中所念是诗,心中所想是诗,闻到的是诗的味道,感受到的是诗的气息。”如此投入到诗的朗读中去,很快就读出了诗的韵味,同时也受到了美的熏陶。
   三、突破难点,扫清朗读障碍。每一课时的教学,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且难点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一步。如果难点不突破,往往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有些课文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复杂,学生理解是困难,即使反复朗读也难以领会。
   如在教学《花钟》一文时,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不同花在不同时间开放,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由于学生知识面所限制,对文中提到的蔷薇、睡莲、午时花等知之甚少,而且文中出现了很多数字词语,学生觉得比较拗口,朗读后,对花钟仍然没有概念。这时,单凭老师的口头讲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我出示了有关日内瓦花钟的一段录象。随着画面上时间的变化,五彩缤纷的花儿顺序开放。孩子们一边欣赏,一边还发出“啊!啊!”的惊叹声。而后,我又利用flash课件演示了文中所描述的花钟。此时,无需任何的语言,学生就已经理解了文章内容,并不住地说:“太神奇了!太神奇了!”通过此环节的引领,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字面的意思,而且内心深处还有所感触。这时,我再回过头来让他们朗读课文,他们就有所感悟,有所启示,朗读的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了。
    四、及时评价,提升朗读热情。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由于阅读材料本身具有开放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有不同的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感受和理解,只要是学生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读出了真情实感的,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利用多媒体反馈对朗读进行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 晏子和秦王的对话是朗读教学的重点。我要求学生先进行自由品读,然后同桌互相评价。当发现有不足之处,互相批评指正.这样,学生反复读,听,评,效果一遍比一遍好,通过几遍练习,能将秦王的阴险狡诈、贪婪自私及宴子子的随机应变、勇敢无谓表现的淋漓尽致,真正做到了“心有所思而读,情有所感而发”。这时,我又让学生自告奋勇地来演读,在读的过程中及时予以肯定。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朗读热情得到了提升。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书声琅琅,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情趣通融,以丰富学生的情感;议论纷纷,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愿我们的语文课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激情飞扬,让朗读展示出她独特的魅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