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山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方法--作者:刘维勤

山羊脑包虫病的防治方法--作者:刘维勤
                                   贵州省盘县淤泥乡畜牧兽医站       553523
     摘要:从山羊脑包虫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治疗、防控措施等方面对羊脑包虫病进行介绍,以为养殖户及基层兽医进行羊脑包虫病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羊脑包虫病;诊断;防治
山羊脑包虫病,俗称“羊转头疯”,是多头绦虫的蚴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头绦虫隶属于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圆叶目带科多头属。该病由多头绦虫寄生于羊脑和脊髓而引起的疾病,主要侵害1岁以内的羊,终末宿主是犬、狼等肉食动物。羊多头蚴为豌豆到鸡蛋大小不等的囊泡,泡内充满透明的液体,液体内有众多原头蚴。羊吃到多头带绦虫卵而感染,随着血液到达脑及脊髓,经2~3个月发育成多头蚴而感染羊。
 一、临床症状
  患羊体温升高,呼吸、脉搏加快,一侧或双侧眼睛失明,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症状,对外界刺激敏感,易惊恐,四肢痉挛性抽搐,共济失调,死前暴躁狂奔或沉郁。患羊或转圈、或前冲、或后退、或躺卧、或高抬前肢步行、或头低垂于胸前、或向前猛冲。
  二、剖检病变
  锯开患羊颅部, 可发现大脑表层或脑组织中有球形或椭圆形灰白色包囊,囊内充满半透明液体。
  三、诊断
  多见于牧区,病羊有与狗、羊密切接触史,临床症状以慢性颅内压增高和癫痫为特征。血象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内试验阳性率80~95%,但可有假阳性。补体结合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阳性及脑血管造影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诊断,CT 或MRI 检查是确诊脑棘球蚴病的最好方法。
  1.诊断检查
  1.1病史及体征
  注意在流行区有无养犬,病羊最明显的表现为各种神经性症状。
  1.2化验检查
  血与脑脊液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脑脊液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包虫囊液抗原皮内试验、对流免疫电泳或间接血凝试验阳性。
  1.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包虫患者肝、肺、骨骼检查,均可发现钙化;DSA检查,其特殊表现为病变区无血管、围绕包虫囊的血管极度移位、变直、环绕成球形。CT与MRI扫描对脑包虫病具有高度特征性,表现为囊性球形病变,边界清楚,密度与信号与脑脊液相似,无病灶边缘水肿,无增强,可与脑脓肿、囊性脑瘤或蛛网膜囊肿等鉴别。偶有实质性病变。
  2.实验室检查
  2.1血液
  半数病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可达70%。包虫囊肿破裂或手术后,嗜酸性粒细胞常可显著增高。
  2.2皮内试验
  囊液抗原0.1ml 注射前臂内侧,15~20min 后观察反应,阳性者局部出现红色丘疹,可有伪足(即刻反应)。若血内有足量抗体,延迟反应不出现。皮内试验阳性率在80~95%之间,但可出现假阳性。
  2.3补体结合试验
  70~90%棘球蚴病呈阳性反应,人或羊包虫囊液作为抗原(含头节的包虫囊液效果较好),囊液抗原性较低或包虫囊外膜甚厚至抗原不易溢出时,可呈假阴性反应。囊肿穿破、手术近期或继发感染,阳性率可提高。囊肿完全摘除后数月补体结合试验即可转阴。如果包虫囊手术摘除后1 年,本试验仍阳性,可视为复发。本病与血吸虫病及猪囊尾蚴病之间存在着交叉反应。
  四、防治
  1.对羊场内所有羊只按每千克体重用40mg 吡喹酮驱虫,1 次/d,内服,连用3d。
  2.净化羊场,对羊场内所有粪便(特别是犬粪)进行焚烧并深埋。捕杀羊场内所有犬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羊场内禁止饲养犬类,防止牧场被污染。患羊的脑、脊髓应烧毁并深埋,以防止犬等肉食动物吃到带有脑多头蚴的羊脑、脊髓。
  3.手术疗法。首先是确定手术部位,根据羊旋转方向,一般向前冲就表示寄生在大脑前部,向左旋转就可判断寄生部位在右侧, 向右旋转则寄生部位在左侧,四肢痉挛呈现观星状则寄生在小脑,然后用小叩诊锤敲打两边颅骨疑似部位, 如果出现低实音或浊音即为寄生部位, 非寄生部位呈鼓音。用拇指按压,可摸到软化区。在软化区施行手术,先剪毛,用清水洗净,碘酊消毒,持刀在皮肤上作“V”字形切口,再将骨质开一个直径约2 cm 的小切口,用针头轻轻将脑膜划开,脑包虫即向外鼓出,即行摘除,然后进行缝合、消毒、包扎。
4.对早期感染的病例用吡喹酮治疗,按每千克体重用吡喹酮40mg,1 次/d, 内服, 连用3至5天d为1 个疗程。
 
  五、诊治体会
  1.强化日常预防措施,定期对羊群用吡喹酮、灭绦灵、抗蠕敏等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羊场内禁养犬和猫等动物。
  2.多头绦虫的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孕卵节片脱落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牧地、饲料和饮水,羊吞食后易被再次感染。虫卵在消化道中孵出六钩蚴, 六钩蚴经血液循环进入脑和脊髓,继续发育为囊泡状的多头蚴,这一发育过程约2~3 个月。因而需数月后方能全面净化牧场。
  3.防止犬粪污染饲草及饮水,患羊尸体应当烧毁并深埋,切勿随意弃置,对疑似感染多头绦虫的犬应当转移驱虫或捕杀。
4.苯并咪唑类化合物是近年来重点研究的抗包虫药物,临床试用已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按WHO建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甲苯咪唑)均列为抗包虫的首选药物。阿苯达唑口服吸收良好,疗效显著,有取代甲苯达唑的趋势,剂量为每天10~40mg/kg,分2 次服,30 天为一个疗程,可视病情连续治疗数个疗程。
 5. 切断传染源
  牧羊犬对放牧者而言不仅具有看家护院的意义,更有威慑盗羊者及狼群的作用,哈萨克牧民自古就有养犬的传统,在新疆北疆牧区几乎每家养羊户都有至少1条以上的犬。如果这些犬感染了多头绦虫,就容易造成羊脑包虫病的流行;同时,对家犬的驱虫及粪便的处理不科学也是羊脑多头蚴病在新疆北疆牧区多发的主要原因。因此,该病的主要预防措施之一是消灭传染源,加强犬绦虫病的检测及驱虫工作,禁止羊、犬混养,对患有羊脑包虫病的病羊必须烧毁或深埋,防止野犬、狐、狼等终末宿主食入脑包虫后传播该病。
  6.定期驱虫
  在脑包虫病流行地区,要对牧羊犬和羊群定期驱虫,可口服吡喹酮;犬的投药剂量为10 mg/kg・体重;羊的投药剂量为15 mg/kg・体重;对犬排出的粪便应深埋。目前仍然有很多牧民缺乏对药物驱虫的正确认识,不愿对犬和羊群投驱虫药,这是造成羊脑包虫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对于该病的防控依然是防重于治,因为脑包虫的虫囊寄生在脑内,有时寄生多个,诊断比较困难,很难实施准准、彻底的脑部手术,且手术后复发的几率依然很大,手术费用也很高。
 
 
  六、注意用药安全
  1.患畜主要见于畜牧地区,在我国的西北、内蒙、西藏等地区均有散发。
  2.注意饮食卫生,严格实施食品管理法,严禁带棘球蚴的内脏(如肝、肺等)上市。疫区的犬要经常定期驱虫以消灭病源,犬驱虫时一定要把犬拴住,以便收集排出的虫体与粪便,彻底销毁,以防散布病原体。
  3.手术摘除时切忌不可弄破囊壁,以免造成过敏或引发新的囊体形成。术时一旦囊液污染伤口,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处理。
  七、总结
  经过手术治疗,有93%以上的羊恢复健康,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尽量避免损伤血管,另外建议在养羊的周围环境应尽可能减少犬的饲养,来减少此病的发生,因为终末宿主是犬。羊多头蚴病一旦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羊很快就会死亡。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