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作者:杨彩进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作者:杨彩进
广西柳州市第二十七中学   545007
     美育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爱美、健美、创美,从而获得美的仪表、美的心灵、美的行为、美的形体、美的动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寓美于教、寓教于乐,达到“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然而,这个问题在中学校园中至今尚未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重视,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不能给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带来理论和实践性的指导。因此,我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存在的不足,结合有关理论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一些策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生动的教学语言
教师的语言对学生的感知往往起到调节支配作用,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力求语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逻辑性强,音调抑扬起伏,节奏鲜明。这样就会让学生产生由衷的钦佩和赞美,所以在一堂体育课上教师应始终贯彻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另外,尽量运用语言艺术来标示体育中的动作。如用武术中的“双摆掌”“双峰贯耳”等动作名称来付托出美的形象。
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教诲。如果我们真正的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群无尽的。他们青春亮丽,活泼可爱;他们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可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可赞赏他是一名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那怕是学生有了错误,只要教师我们有一颗赞赏学生的心,批评学生也能做到有褒有贬。记得有一次给学生在上课,尽管我讲得津津有味,可就有个学生一直看别的地方。我看到后,就根据课的内容提了一个问提,用很尊重的语气对他说“现在请那个正在观察别的事情的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他转过来的过程中,我知道他肯定没听清我的问题,就不露神色的把所问的问题又重复了一边。他的回答不是很对,我仍然说,“回答的很独特,但如果能全面点会更好。”后来他思想再没有抛锚。
二、优美的示范动作
体育教学教师的肢体语言美,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学习和提高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美的形象,应做好美的表率。服饰是人们的心灵的镜子,在一定程度反映和折射出入们的心灵,因此体育教师应着装“整洁新颖、美观大方、轻便合身”。另外一个好的体育教师应给人以开朗、精神饱满、朝气蓬勃的感觉。可以这样说,体育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几乎都在以形象和动作造型去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比如走莫低头,含胸,慢慢腾腾,在炎热的盛夏或严寒的隆冬,教师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坚定沉着的精神风貌,穿戴整洁,美观大方,富有朝气,教态自然、和谐可亲,这样会给学生留下威武、刚强和健美的印象。
树立美好的肢体语言形象是激励人们追求美、探索美的力量源泉。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一姿一态,潜藏着一定的教育作用和审美意义。为人师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例如,不论天气的变化,老师在示范的时候注意肢体语言的美,要时刻注意肢体语言所带来的好坏结果、美丑结果,把美的肢体语言传授给学生
  体育教师通过美的肢体语言来感染学生的心灵是体育教育的特点。以身体的活动来“寓教于乐”,通过直接、生动、鲜明的肢体语言美来激荡人的情感和产生感情共鸣。可以说,体育教育不是靠说理,而是靠实实在在的练,靠具体的肢体形象感染人、打动人,特别是那种意境高远的肢体语言,更容易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及陶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高雅的谈吐举止及优美肢体形象,始终是学生竭力效仿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教师的艺术涵养更能激起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肢体语言美也具有艺术美的特性。因此,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与精湛的体育技艺的结合,必然使之闪耀相互辉映的光芒。例如,在武术教学中老师干净漂亮的动作,精气神的气魄。可以说体育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肢体表达,既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又定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体育教师教学中,以其肢体语言形象,艺术地再现运动员为国争光而努力拼搏的情景,是一种较好的教育形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虽然肢体语言形象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及感染力,但表达必须自然、优美、和谐,具有社会内容,真正体现出人的一种健康的、积极的、奋发的精神面貌。对于那种标新立异、追求感官刺激、缺乏涵养的人体艺术展示,我们应从根本上加以制止和杜绝。所以,提高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的艺术表现力,可以拓宽创造体育教育艺术美的境地,形成鲜明的个性和完美的形象,给人以肢体语言美的感受。
  课堂上需要宽松、和谐的气氛,教师和蔼可亲的面容,富有温暖感的举动以及优美自.然的教态等,都是促成这种气氛的调色板。那种表情呆滞、生硬,态度蛮横、无理,以及动作粗俗、散漫、随便,会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从而破坏气氛的和谐.由此我们说体育教师的肢体语教育同样融汇着“心育”和“体育”两大方面。通过体育教师肢体语言美,给学生以身心影响,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欣赏和塑造欲望,最终使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体育教学中,实践课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人体的练习来进行的,而这些动作又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来传授给学生,所以教师示范应力求优美、准确,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和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而且使学生得到美的感受,增强审美意识。一个优美、准确的示范动作,往往会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进而积极地投入到练习中去,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反之,教师的示范动作不到位,又缺乏美感,那就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也就不易掌握准确、优美的技术动作。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中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能使师生配合默契,相互信任和尊重,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要达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亲切,课后爱护和关心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以爱换爱,以情换情,这样才能赢得学生老师的信赖和尊重。从而激发学生体育课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中对那些技术动作差的学生,教师要热情地指出,帮助他们掌握动作要领,对那些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切莫冷淡,讽刺,挖苦,公开过激地批评,而是耐心的讲明道理、说服他们。这样就会消除师生间隔阂,达到关系和谐.
四、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是否得当,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以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单调枯燥,使学生体育课不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手段的应用要力求新颖多样,丰富多彩,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艺术性和趣味性。比如,准备活动的练习动作要优美大 方,队列,队形经常变换,力求形式多样。这样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感到练而不厌,学而不倦。又比如,在课的结束部分,根据课的内容编排一些节奏流畅,动作新颖,科学合理的徒手操,或配些音乐,组织学生练习一些健美操,调节单调的课堂气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势,增强学生协调性和节奏感。
五、教学场地美的设计
场地器材的布置,多数教师一般是把器材往那边一放了事,或者干脆由学生上课时候再去拿来草草布置。当然,对此不能苛求,只要能把课上好。然而美学理论告诉我们:赏心悦目的物质文化生活具有“桃李不言”的特点。它是一种无声美育。美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斗志昂扬,使人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激发人的学习工作的热情和保卫美、创造美的情感。因此我们应在布置场地器材时多注意从审美的角度考虑,设计多种新颖的图形,器械布置爽心悦目、井然有序,线条清晰、整洁优美,这既为体育教学提供了安全、舒适、良好的物质条件,又能陶冶学生情操,使之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新颖的氛围和美的感受,尽管美的映象是暂时的,但给学生的感觉却会耳目一新,使其赏心悦目产生愉快的情绪。比如篮球行进间变向运球教学,如果我们能在球场上画出清晰的石灰粉线,学生上课练习时既有了清楚的运球线路,又不易形成因无方向而导致的相互碰撞,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也便于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以便达到预期效果。再如,进行铅球教学时,在场地上画出一个葵花式的大小圆相结合的图形,既形象地划出了铅球投掷圈,又固定了学生的位置,既为教学提供了安全保证,又提高了练习密度。
总之,通过严格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而获得均匀的体形,优美的姿态,坚强的骨骼,发达的肌肉,健康的气色,而且还可以对一个人的精神得到塑造,在体育课上,学生经过努力掌握了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在流下大量汗水,付出艰苦努力的同时,他们的意志坚定了,信心增强了,形体健美了,这样精神和身体同时得到美化。体育教学中积极实施美育,作为体育教师要加强美学修养,敢于探索和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各种美来陶冶学生隋操,使学生积极的参于体育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寓教于乐,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健康的精神和健康的身体是密切关联的,美能促使人心理平衡、身心健康。用美育原则进行身体锻炼,不仅可以促使青少年身体匀称,肢体向健美的方面发展,而且能使学生们在精神上得到美的启迪。美是无处不在的,体育教学也是如此,。在体育教学中研究美,发现美,创造美,使中小学生的情感接受美的熏陶,精神境界趋于高尚,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