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对比不同的两种解题方法  诠释物理概念教学--作者:龙 宇

对比不同的两种解题方法  诠释物理概念教学--作者:龙 宇
云南省开远市第四中学      661966
[摘要]:通过两个题目、两种解法的分析对比,透视物理概念教学的薄弱环节,再谈教学中应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例证法  概念分析法  物理概念教学
一、实例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C、         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D、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例证法]:静止在传送带上的物体,随传送带在运动但是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故A错。桌子静止不动,当物体在上面滑动时,桌子也受到滑动摩擦力,故B错。在空中,手握住水杯左右运动,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故C错。传送带上的物体靠摩擦力带动,此时的摩擦力就是动力,故D对。
[概念分析法]:摩擦力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滑动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物体对它的阻碍的力。由于其内涵有定语“相对”二字,故,其摩擦力概念的外延:从产生的对象来说包括:运动的、静止的,地球上的、地球外的……故AB错。从力的方向来说外延包括: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的、相反的……成任何角度的情形,故C错;从力的作用效果来说外延包括:促使物体实际运动、阻碍物体实际运动、使物体平衡,故D对。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B、         速度增量∆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大;
D、         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例证法]:竖直上抛,在最高点,速度为零(最小),但加速度仍然为g,故A错。火车启动,从静止到100km/h, 用时500秒,∆v=100km/h, a=0.056m/s²,运动员起跑,从静止到10m/s, 用时3秒,∆v=10m/s, a=3.33m/s²,故B错。竖直上抛上升过程,a=g,速度却在减小,故C错。火车行驶达到最大速度时,a为零,故D对。
[概念分析法]:由v、∆v、a的概念可知:三者是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义不同,数值关系间无必然联系;v、∆v方向可成任意角,∆v、a的方向一定相同。故A、B、C错,D对。
二、两种方法的分析比较:
[例证法]:即举出具体实例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此方法要建立在具有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否则一时半会想不出例子就无法作出正确判断,是笨办法,但这种方法逻辑推理简单而且具体,学生容易理解。
[概念分析法]:即运用概念的内涵、外延来推理论证。此法是建立在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及逻辑推理基础之上,其好处有:1、简洁、直接判断得出结论;2、有利于基本概念的深入学习、准确掌握和应用。3、是锻炼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从多年教学实践中观察、了解的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学生解答类似题目时,采用例证法;绝大多数教辅书上,这类题目的参考解答也是采用例证法。这值得我们反思!
三、应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思维形式,是人类对物理世界进行分析、综合、分化、整合的精细化、准确化产物,是物理学习和物理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更高层次物理思维的工具。物理思维只有借助于概念才能提高推理和判断能力,才能深刻揭露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
(一)重视过程和方法,克服思维障碍。教师要清楚,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通常是从生动的物理事实出发,而认识这些物理事实所反映的物理本质,形成概念的心理活动是复杂的,要进行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感知——表象——抽象——思维——概念,即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障碍:
1、先入为主对思维的障碍。
2、物理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形成学习时的思维障碍。
3、由于非本质特征的刺激,影响物理概念的形成。
4、用数学公式表述物理概念的物理公式的思维障碍。
5、思维定势对于概念的正确理解的障碍。
要克服上述思维障碍,物理概念教学就必须落实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不能仅偏重于知识传授,偏重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偏重于思维所得到的结果——概念,而忽视形成概念过程中认识活动的方法和过程。必须在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按照物理学中建立概念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进而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使他们形成概念。
(二)由于一切概念都要通过词语来表现,定义是对概念内涵(物理意义)的揭示,条件是对概念外延(适用范围)的限制。必须让学生了解概念的物理内涵。而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即概念的定义。物理量的内涵除了文字叙述外(定性说明),还有定义式来对应(定量分析)。定义式有两层意义:①给出物理量的意义;②给出物理量的度量方法。如加速度的定义式:a=∆v/t给出了加速度的意义,加速度描述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而不是速度变化的大小;加速度的方向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而不是反映物体的运动方向。对于物理量应使学生把文字表达和数学表达结合起来,从质和量的两方面来理解概念的内涵。
(三)要让学生懂得物理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所对应的具体事物。通常所说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就是指概念的外延。我们应从对概念所下的定义出发,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适应范围。比如在分析摩擦力概念的内涵时,尤其是“相对”二字的外延,从产生的对象来说包括:运动的、静止的,地球上的、地球外的……;从力的方向来说包括:与实际运动方向相同的、相反的……成任何角度的情形;从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来说包括:促使物体实际运动、阻碍物体实际运动、使物体平衡。这样的延伸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准确地理解概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找出概念和构成它的要素或与它相近的另一概念的异同点及联系。例如:“速度”、“速度的变化”、“加速度”三个概念,由于都有“速度”二字很容易混淆,甚至于错误地认为它们是一个系列,有必然的关系。必须进行全面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明白三者是不同的物理量,物理意义不同,数值关系间无必然联系。
(五)深化概念、发展运用概念的技能。当学生初步形成概念后,必须及时给他们提供运用概念的机会,让他们将抽象的概念“返回”到具体的物理现实中去,使他们在运用概念联系实际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巩固、深化和活化概念,不断丰富概念的内涵,发展概念的外延。同时要时刻注意逐步教给学生正确运用概念去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他们在运用已有的概念去面对新物理现象时,要能提出问题、勤于思考、扩大认识范围,逐步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