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作者:李枝尚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作者:李枝尚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水塘镇中学               553502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同时需要我们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让学生在某方面的特殊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分层教学更显必要。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已经存在,我校采用的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有效方式。“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普遍提高。
【关键词】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实践与体会
 

1.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教育学依据:原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对数学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学生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学生数学学习活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数学活动所具有的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不同类型数学活动中也存在一定的能力差异。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
学生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困生、优秀学生在内所有学生在学校得到良好发展的有效措施。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让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相似的同学在一起,教师的讲解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
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适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为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打基础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2.分层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我校从2000年开始率先在初中学生实施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分层合理化。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我校在实施分层次教学前先进行了一学期的原班上课,以便学生、老师及家长共同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然后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采取自愿和老师及家长意见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班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选择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英语和数学可以选择不同的小组学习,这样学生就完全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的难度。分组也是暂时的,每一学期根据学生成绩和本人要求进行适当调整。我们分层次教学的学科仅仅限于数学和英语,其余学科原班上课。这样,既没有好班差班的顾虑,只有自己存在薄弱学科或优势学科的真实状况,促使学生对自己的薄弱学科不断加强,也明白自己优势所在,促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优秀人才而努力。
2.2  分层目标要求。A层次:能坚持努力学习,上课用心听讲,能进行一些基本运算,能掌握一些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数学知识。B层次:能自觉学习和有一定的读书能力,能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C层次: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主体精神,具有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严谨思维和灵活的头脑。
2.3  分层备课。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便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各个组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只作了解的,对不同小组在作业上有些什么不同的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2.4  分层授课。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校以三个班为一大组,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教室临时上课,几位数学老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同时授课,这样同一层次的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容易控制教学的难度和进度。对A层次的学生要求老师对每个环节讲解清楚,板书工整,给学生模仿理解的时间;对B层次的学生要求教师在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过渡的引导,教学具有启发性,模仿性;对C层次的学生要求教师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去探讨知识产生的原因,能够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在《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的教学中,对C层次的同学要求他们记住定理一并了解定理一的证明思路,会运用定理一进行简单证明或者计算,会证明例1;对B层次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掌握C层次的问题外,还要求能运用定理一及例1进行简单的比例式或等积式的证明;对A层次的学生除了达到以上要求外,还要求自己分析证明判定定理一,并且对A层次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学生自己分析解题思路,强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各层次同学有了符合其接受能力的不同要求,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听不懂而在课堂上睡觉、课外抄作业的不良现象,也让优秀学生动脑、动手等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2.5  分层作业。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对学生实施分层上课后对作业也相应的提出了不同的要求。A层次的学生完成教材上的内容;B层次的学生要在C层次基础上适当有所提高,要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常见问题;C层次的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能够自觉选做课外资料。
2.6  分层辅导。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在课外的辅导方面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辅导,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的办法是,我课外直接对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体现了师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和同学间的互助友爱。同时对C层次的部分优秀学生加强竞赛辅导,对A层次的部分学生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3.“分层教学”的收获
自从采用分层教学之后,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切实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优生吃不饱和差生吃不了的矛盾。我校初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时间不到两年,数学的进步显著:学生的成绩差距越来越小,优生也越来越优秀。在重庆市2001年举办的数学竞赛中,获重庆市一等奖的学生有四人,市二等奖五人,市三等奖八人。其中市一等奖人数占全区获奖人数的一半,二等奖占三分之一,超本校历届最高水平。入学时及格率仅仅80%左右,升学考试及格率每个班均超过90%。有此成绩,无不归功于分层教学的实施。从此以后,我校继续在下一年级进行分层次教学。
4.“分层教学”的启示
总结分层教学中的一些得失,我有如下一些体会:
因为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部分学科分层次教学,不搞尖子班,普通班的分班,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利于班级管理。同学间的相互辅导,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互助精神。分组后,不同层次的组中也存在不同层次的优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同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参考教师、家长意见而选择不同层次的课堂学习,增强了他们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
分层教学适宜学习接受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科:比如高中数理化,初中数学。对于初中英语我校分层教学和班级授课比较效果不明显,因为英语的差距主要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差距,不是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距。分层教学对于教师的考评也是学校领导函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重庆市高中的新课改今年全面启动,要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分层次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原则,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双边的主动性和相互的制约性、协调性。当然,因为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教师的分层教学也可以在同一个班级里实行,对每个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作业要求分层次,增加选作题,使优秀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班级内分层对于教师把握教学能力的要求较高。此为笔者对于分层教学的一些粗浅体会,欢迎参与这一实验的同行多与交流。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