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的帮扶策略--作者:周昀华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困生的帮扶策略--作者:周昀华
云南省开远第四中学           661966   
 
摘要:教育和帮助学困生,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保证国民素质的要求,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学困生的内涵、高中生物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学困生的帮扶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了笔者对高中生物教育中学困生教育的一些看法,以期能从一个侧面促进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困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则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求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而转化学困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项具体内容。正如学生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差异以及教学环境条件等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学困生也是客观存在的。《世界重大教育问题》中指出,学困生“不是个别班级、个别学校、个别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范围的问题”。学生学习困难是各国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如果放任学生在校期间学业不良,就将会使民族整体素质下降,国家实力削弱。因此教育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充分发展他们的潜能,已成为我们当前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主要任务。
一、高中生物学困生的分析
(一)学困生的界定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困难的学生,是和优秀生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认为:学困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
高中生物学科的“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并且神经功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失调,且处于正常的教学环境下,但是在生物学习方面由于行为不良、教学不当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生物学习效果低下,难以达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学业成绩大大低于自己相应智力水平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长期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水平(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平常考查、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其成绩总评为不及格),是学习困难生显著的标志。
(二)高中生物“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讲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毫无疑问,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因而,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生可能由于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导致其学习效果不佳。
1、个人因素
心理方面: 生物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普遍对学习生物缺乏兴趣,求知欲不强,即使偶尔在学习中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和关注,也往往一闪即逝难以维持,缺乏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生物学习的进程主要靠外界刺激的推动。面对一些较难的知识,调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轻言放弃,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懒惰和依赖思想较重。长期学业不良,往往使其对对学习失去信心,表现出胆怯和自卑、孤僻冷漠、或得过且过、自由散漫,对生物学习抱无所谓态度,缺乏竞争意识,因为现实与要求、期望的冲突,还会表现出严重逆反心理,而这些心理或情感体验往往使“学困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进入恶性循环,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知识、技能方面: 生物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原有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不牢固,贮存的生物知识偏少或者是贮存的知识不能随时检索取用,知识脱节多,知识结构不完整,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对新旧知识不能很好的衔接,在继续学习时所需要的知识不能及时拓展。对生物学概念掌握只停留在表象上,不能准确把握重点,机械记忆生物学知识,不能掌握知识内在的、本质的联系,理解缺乏变通性,不善于逻辑推理,思考问题表面化,缺乏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表达力差,学习大多处于机械模仿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课下的学习调控能力也差,不能自我检查、评估自己的作业或试卷,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
行为、方法方面: 生物学习中的“学困生”往往在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上有较大的缺陷。相当一部分学困生不会自觉规划自己的生物学学习活动或虽有计划,但不按计划行事,学习过程中课前不预习,听讲常走神,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不主动求知,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课后不复习,作业常不能独立完成,对教师批改过的作业不予更正。还有一部分学困生虽然学习非常努力,但不善于比较、归纳、总结,不能使所学知识形成网络,加上对知识掌握只重结论,理解不深,学习生搬硬套,大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2、学科教学因素
首先,高中生物学科教材内容增多,抽象性与系统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突出“整合”与 “探究” ,强调知识的理解与构建,对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要求更高,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将生物知识与技能,生物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过程、方法与能力进行结合与渗透,并力求反映生物、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与关系。同时融入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技能,如化学有机物的知识、数学概率计算及数学模型的建立等,难度增大,
其次,高中生物学科教学时间、内容安排上的跨度,成为生物学困生产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中学生物课程设置不连续,初二学生生物学业水平考结束后,至少要间隔一年后才开设高中生物课,加上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为避免重复删除了初中生物教材中出现过的知识,这给生物基础差的学生在新旧知识过渡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同时在高中生物进行蛋白质、生物遗传教学时,缺乏所涉及的相关化学及数学基础,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第三,现实课堂教学中的弊端,也成为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如有的教师在高考指挥棒下,仍然坚持“满堂灌”,课堂教学仍是“教师讲,学生听和记”,对不同的课型教法单一,在教学艺术的应用、增强教学趣味性方面几乎无作为,教学要求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师生间缺乏互动与交流,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况,使一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出现偏颇而又得不到及时矫正的,使学生渐渐产生焦虑和厌烦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长此以往,渐渐形成“学困生”。
3、社会和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良教育是生物学困生产生的又一基础。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困难的家庭主要有:过分地溺爱,一味袒护孩子的过错;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或对孩子的要求有片面性,如只关心成绩;把教育学生当做是老师的事,主观或客观上(如不在孩子身边)对学生教育不作为;教育方式简单粗暴; 家庭结构缺损,家庭关系不和等。
社会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古有“孟母三迁”之例,而今学生面对的社会环境更复杂,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状况与社会风气的好坏,居住环境的社会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生物学习。
二、高中生物学困生的帮扶策略
钟启泉先生曾说“学习困难”是指学习进行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状态,而不是依据最终阶段的结果作出的判断。因此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与本人的不断努力,最终还是可以达到优良学力水准的。
1、情感渗透,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又十分艰巨的工作。在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情感渗透教育是转化学困生颇有成效的策略。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就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 “唯有把热爱学生和深刻了解学生两者统一起来,才真正具备了有效教育的前提”。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学困生需要教师对他们给以更多的多关心和爱护。对于学困生而言,最忌讳的莫过于“漠视”与“歧视”,许多学困生正是长期缺乏爱而产生的。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认可生物学困生也是全体学生中的一员,是一名有优点、有缺点、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身特长的中学生,是接受课堂教学的一分子。教师要将“尊重”带进课堂,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让每一个学困生在愉快、平等的环境中学习。人,只有被人充分尊重的时候,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尊重他人,尊重自身,他的潜能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真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师上课时,要多为学困生创造回答问题、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多用目光关注学困生,哪怕仅仅只一个亲切的目光、责备的眼神或不经意的一瞥,都会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课外教师也要多与学困生接触、多谈心,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问一问学习状况,谈一谈生活中的困难,找一找他的进步。发现学困生点滴优点都要给与及时表扬、鼓励,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发现他们有不良行为时,用谈心、交换意见、鼓励改正的方式取代批评的做法。这些都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主动与教师接近。今年,在我所教的07届的学生聚会上,一个学生和我谈到一件让他对我印象深刻的事,而这仅仅是一次我在全班表扬了他做作业没有抄答案(因为练习后面的答案有误),而是自己做的,他说至今仍记得这件事。一句简单的鼓励,都有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教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赤诚之心,与学困生建立融洽的关系。情感是相互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平时注重对学生情感的注入,学生也会回报予你丰富的情感。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喜欢一位教师时,就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学好这门学科。教师只有热爱学困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学困生转化工作。
2、多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形成学习动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人们只有在活动中对某事物萌发愉悦的情感,才会愿意去学去做。”据研究,一个人对工作有兴趣,他的全部才能就可以发挥到80%-90%,如果对工作没有兴趣,则只能发挥到20%-30%。美国的拉扎勒斯等人研究也表明,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可见,学习兴趣是生物学习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对生物课感兴趣,再逐步引向深入,由直接兴趣转为间接兴趣,从而主动地、积极地学习生物课。只有培养学困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从根本上转化学困生。
激发学困生学习生物兴趣有多种途径:
(1)挖掘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兴趣。夸美纽斯曾说:“不了解其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他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生学习兴趣的发生与保持是和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程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资源,通过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拉近了生物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科学,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常识结合起来,讲细胞呼吸时,提出为什么酿白酒时“先来水后来酒”? 种菜时为何施肥前一般要松土?做酸菜时为何要密封?讲蛋白质代谢时提出为什么空腹喝牛奶会降低营养价值?也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社会新闻热点结合起来,如结合蛋白质的有关知识分析“三鹿奶粉事件”。当这些问题解答后,学生不但对课本知识理解得更深,而且对学习生物学产生强烈的兴趣。
(2)重视导课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如此。好的、设计巧妙的导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到“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时,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事件情境:四川一男孩童童两年前意外走失,经过家人的努力,终于找到了童童。不幸的是,童童的父亲去年因车祸身亡,由于相隔两年,爷爷怀疑童童不是自己的亲孙子,于是要求某司法中心做亲子鉴定。司法中心接到老人家的请求后,感到非常棘手,但后来专家还是根据童童的性别,想到一个好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请问专家想到的是什么办法?学生马上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不少同学首先想到了DNA鉴定,可在我提醒后,他们注意到童童的父亲已身亡,且专家是根据童童的性别想到的办法。到底是什么办法呢?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提升了,思维很快被带入新课程的学习中,促进了新课程的学习。
(3)重视探究实验教学,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是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强学科吸引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给学困生设计一些趣味实验,能充分的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植物生长素作用的探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修剪校园花木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观察到植物顶端优势现象和破除顶端优势的意义,同时还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的课本知识得到了应用,获得了成就感,同时也自然的培养了学生学生物兴趣。
(4)加强学困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让各类困难学生尝试到成功学习的喜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降低门槛,适当放宽对学困生的要求,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例如课堂问题中把较简单的问题交给学困生,逐步培养学困生起信心,激发起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的集合,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3、打破定势,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魏书生认为,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人,就要在参与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做主人的能力。而孔子也说:“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其意思是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要进行开导,进而启发,不要牵着走,同时,要看到学生的长处,不要压抑。这说明我国古代早就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这样的情况:不少学困生表示在课堂上把内容听懂了,但遇到问题却不能独立解决。学困生无法灵活运用知识的现象非常普遍。归根结底,大部分学困生并没有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他们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习惯于老师讲我听,希望老师把所有问题帮他们解决掉,所有要求老师讲的越明白越透彻越好,而缺乏自我的主动的思考、缺乏实践,结果导致无法独立完成解题任务。因此,教师应在重、难点知识讲解上步子迈得慢些,让学生独立或合作探究,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在关键时刻给点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消除怕难怕繁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解题意志与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美国的帕特里克的实验研究表明:良好的教学气氛,能促进认知的发展。他通过对学生在不同气氛中的认知活动的对比实验发现:良好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对知识感受性高,记忆深刻,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在压抑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情绪不稳定,认知活动效率下降、机械重复和混乱反应增多。
其次,优化教学方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是促进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如应用发现一探究式安排学生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之前,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①能找几种替代丙酮的试剂?②能否用其他的什么材料来替代菠菜?③实验要求使用的CaCO3和SiO2是否必需?等等。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教育不应该是“奉送真理”而应该是“教人发现真理”。当然,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就算是探究性教学中也包含有多种方法,例如阅读有关资料、开展班级讨论、观看影片录象、进行调查研究等等。教师若能掌握多种教学模式便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境综合运用多种模式,甚至尝试设计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大胆构建适合学生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不拘泥于某一种教法,更不机械照搬,如改演示实验、验证实验课为学生探索性随堂实验课、改讲解性习题课为师生讨论式或实验探索式习题课、增设知识应用性实验课等,则既可以打破单一的令学生厌倦的传统固有模式,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又可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再次,加强学法指导。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为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对学困生的学法指导,这是帮助学困生构建知识体系、转化他们的重要和有效手段。如,教师要教会学生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教会学生阅读生物教科书,对概念能进行分析解读,学会标注;引导学生学会做单元小结,通过系统整理学过的零乱知识,使之纲目清楚,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问题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4、对症下药,因势利导
一百个学习困难学生的背后,就可能隐藏着一百种不同的原因。所以教师在采取具体的帮扶措施时应该明确:一种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学生。教师必须在与学生的充分接触中了解学生的各自特点,就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出疾病的根源,对症下药,找准切入点一样。在学困生的帮扶中,从学生的弱点及个性特点入手,因势利导,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必须遵循的策略。
如,能力不足型的学困生,其特点是:虽然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也有闪光的一面,即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且意志较强,学习勤奋,这是他们的优势,在帮扶过程中也要始终对此表示赞赏,鼓励他们继续发扬以勤补拙的精神。对这类学困生,我们把转化的重点是放在个别辅导上,通过适当课外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与技能障碍,包括利用数学、化学方法处理生物问题方面的障碍,指导其对某些知识的分析方法;进行作业面批,了解他们的解题思路,并引导他们发现并解决思维中存在的不足与错误,强化生物习题解题技巧训练,只要看到有了进步甚至微小的进步都给以及时的肯定,使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又如,学困生的女生,往往有较爱面子,羞于发问,缺乏信心,学习上逻辑思维较差,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较弱等特点。对这类学困生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可利用多数女孩在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特点,提供一些机会,让她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予肯定、信任、赞许,从而增强她们的自信心;还可根据多数男孩在数理方面的能力更佳,让学生组成男女生合作小组,使她们在探究学习中从男生的思维方式和视角的多样性上受到启发而获益。
5、持之以恒,巩固成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困生的转化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而对学困生的转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能正确面对其中的反复,“抓反复,反复抓”,耐心细致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苦而又复杂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若能从学困生的实际出发,用爱心感化学生,有机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常抓不懈,生物学困生定能大大减少,生物的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恩山、汪忠,《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S],《生物课程标准解读》,2003
2.李敏,《怎样了解分析和研究学生情况》[M],《了解与分析学生方法》,1998
3.钟启泉.后进生心理与教育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4.俞国良. 差生教育 [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