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应注重教学方式--作者:明毅

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应注重教学方式--作者:明毅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折溪彝族乡中学                553407
 
【摘  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努力渗透新的教学理念与灵活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化学的自觉性;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探索过程,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性;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这是我国进行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重点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本人就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教学方式介绍给同行们,共大家参考。
1.传统的教学形式,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围绕教师的讲解,跟着教师的思路的学习过程
在一些课堂学生都是被动接受,有的甚至打瞌睡,不专心听讲而看其他书籍或玩耍。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应试教育中,发挥了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听话、乖巧、为老师事从,为老师正确的“好孩子。”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这就为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培养出大批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新理念、灵活的教学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新课程改革,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须要,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的有用之才。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自觉性。案例1—1:如某教师讲《氧化还原反应》一节课。他是以复习、导课、讲解、问答、小结等传统形式进行的。以传统课来说,还是不错的,但是学生听的兴趣不高,课堂气氛呆板,不够活跃,教学效果可见一般。案例1—2:同样一节课,另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的。他首先以多媒体展示阳朔溶洞等祖国山川风貌来引入,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接着要求学生用炭棒与铁片、铁片与铜片在稀硫酸溶液中的反应,进行分组实验并相互讨论来引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和解决所提出的问题。他从课的引入到新课的讲授至全课的结束,以实验探索为主线,以学生参与、自主、探究、互动学习为主导,让学生积极大胆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与探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主要是给学生传授技能;不只是注重教学过程,同时更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积累,也注重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组织、手势等形体语言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推敲。教学过程实用有效,教学方法新颖、科学、合理,学生参与度高且积极主动,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例。
2.加强实验教学,以增强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明:“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要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就必然要进行科学实验,实验是基础,是最能说明和验证问题的过程之一,因此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和地位。加强实验教学,是广大化学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完成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实验过程与乐趣,提升学习化学的兴趣。案例2—1:萃取实验。在分液漏斗中盛入10mL碘的饱和溶液,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倒转、正立用力振荡,则看到很美观的分层现象。从这个实验中可设置多个问题情景,1、液体为什么可以分层?2、碘为什么能溶解在四氯化碳中?3、碘为什么显紫色?等等。从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案例2—2:钠的性质实验。在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水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观察现象。问题情景:1、金属钠为什么可漂浮在水上?2、溶液为什么是红色?3、反应过程中为什么有嘶嘶的响声?4、反应后得到的产物是什么?案例2—3:焰色反应。用焊接在玻璃棒上的铂丝蘸取碳酸钠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将铂丝冼净后,再蘸取碳酸钾溶液做同样的实验,透过蓝色玻璃观察火焰颜色。问题情景:1、两种溶液燃烧后的颜色不同,一个是黄色,一个是紫色,为什么?2、其中发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应是什么?3、其有什么用途?等等。这些实验过程与问题情景的创设,为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很好的问题与思考空间,同时也把学生带进了神奇、美妙的科幻世界,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学习体验,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对科学的认知,从而激发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也使得我们的教学有成效,有成功之美感,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注重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探索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其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如生活中食用的食盐、小苏打、食醋、葡萄糖等,在社会生产及建筑上应用的如塑料、石油、氧化钙、水泥等等,这些物质都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很好地将生产、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能增加学生对社会及生活的了解与认识,也能扩展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案例3—1:如介绍物质的燃烧时,可举为什么纸片要比木材棒易燃烧;同物质为什么小的、薄的要比大的、厚的易燃烧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通过对实际的了解,得知在燃烧中,物质不同,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结构不同,着火点也不同的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案例3—2:如介绍元素的种类时,可与动物的种类进行比较。动物有牛、马、猪、羊等,对羊来说,其还有山羊、绵羊等。动物的种类如元素的种类,而动物中的不同成分山羊、绵羊就如元素中的同位素一样。这些形象的比喻,可将化学中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化,学生很容易搞清楚。在教学中应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多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尽可能将问题通俗化、简单化。使学生学习起来易学好董,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理顺、理清,要认真学习、研究新《课标》,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同时也能把“三维目标”很好地整合应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能提高。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