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作者:喻芳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方式的运用--作者:喻芳
                          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落别布依族彝族乡索考小学                  55340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教师教学手段比较陈旧,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容器式”的知识灌输,不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探究性学习愈来愈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且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可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和研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探究欲望的激发
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他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在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报数,教师不用计算立即能说出是否能被2或5整除,这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师运用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那么这个特征是什么,就成了学生急于想弄清的的题,学生的探究欲望进而被激发起来,于是就有了后面的探究过程。还有在“圆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想办法找出圆形纸片的圆心”这一问题的引导下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通过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用折叠的方法找出圆心;把这张对着的纸展开,面对纸上的折痕,“除了圆心,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又自然地转入探索半径与直径学习中。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这种探索精神。
 
二、激励学生动手实践,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学生对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有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知活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理念就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美国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能真正理解。”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励学生动脑动手主动探究是多么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探究中更加深入了解知识的难点与重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实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去思考去探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提供探究的空间
  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探究的空间也很大。比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学具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这个问题不是学生一眼就能看明白的,它需要认真观察、比较,要动脑筋才能发现。因此,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再比如在“圆的认识”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从中发现一种重要的规律和思想,这个问题的探究空间就更大了。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真正的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
  教师要想设计出具有一定的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像“跳一跳,摘桃子“中的桃子不是伸手可得的,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掌握好度,太难或太容易都没有探究价值。
  2、形式上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更多地设计一些探索类和发散类问题。对事物的原因、规律、内在联系加以说明,从中能发现什么;从多角度、多方面、多领域去认识事物,从中体会到什么。
  四、自主学习时间要充分
  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的分配,直接反映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比如教师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如当学生独立探索时间到大多数学生已完成,还有几位没完成时,就要延长点时间,然后再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索结果并进行验证。探究的时间大约占总学时的一半左右,这样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五、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教师要选择和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以本来面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发现活动。其次,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及时给学生指导、帮助。
  学生是探究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个性差异等来组织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教师的指导帮助要适时适度,要看准时机,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及时鼓励,让学生树立成功的信心。
  六、鼓励学生探究,张扬学生个性。
  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他在一只花盆的边缘摆放了一些毛毛虫,并让它们首尾相接,恰好连成一个圈,然后在花盆周围几寸远的地方撒了它们最爱吃的松针。但是由于毛毛虫天生就有“跟随”的习性,它们就这样一圈圈行走,最后疲劳饥饿而死。假如毛毛虫里能有一只与众不同,它们就能够马上改变命运,告别死亡。我们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毛毛虫式的人”,那就必须鼓励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张扬个性。
  人本思想的核心是个性化,个性的魅力就在于心灵的涌动,智慧的闪光,激情的飞扬以及生命力的呈现,自由意识的树立。学生在自主选择、探究、合作中,必然会获得独特的体验,引发个性化生活感应,触动个性化思维过程,产生个性化心灵震憾,溅起个性化联想启迪。特别是在新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有一些奇思妙想,让老师异常惊讶却又不得不佩服他的独特思维能力。
  探究式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形态,都给每一位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的创造空间。它的成效不在于学生获得重大的创新成果,而是在于学生获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谓和态度倾向。它顺应了课改综合化的走势,促进了学生独特的个性发展。
  总之,探究式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可贵的财富,它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性学习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了更高的要求,善于激趣、设疑、引导鼓励、帮助、调节,才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时要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获得进步的动力。在课堂改革中,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探究式学习,把握课改理念,创造新形式,新方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从理论上说他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如果我们课堂一直是“一言堂”、“满堂灌”还有什么探究可言。教学中凡是涉及探究学习的,教师都是把个别学习和合作学习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