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探究及对策--作者:莫秀武

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探究及对策--作者:莫秀武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546200  
摘要:近年来,中学生不断出现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一些发人深思,甚至令人痛心的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再者,我国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也显得越来越严重;更甚者,由于家庭的残缺,如父母离异、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隔代抚养孩子等现象,都使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和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进一步了解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寻求进一步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办法。
关键:中学生  心理健康  问题对策
目前中学生的心理是健康的,然而,由于个体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他们思维敏捷,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奔放,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发展迅速,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强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时期。中学生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另外,中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压力逐渐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上的动力,也可能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中学生的不良心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可等闲视之。
、“温室育苗”及其应对策略。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教育:其一,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长则竭尽所能的满足,从不令子女失望,即使想玩天上的“星星”,也要想办法摘一个下来,特别是双双外出打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其二,孩子只管学习,其它的一切均由父母承包。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存在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大多都缺乏同情心,对周围的人人事事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观念,凡是集体的事均与自己无关,没意识到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份子,主观上为集体客观上也是为了自己;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缺吃苦耐劳的精神,缺艰苦奋斗的意志,缺泛战胜困难的勇气。“温室里成长的花朵”难经风风雨雨。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心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另外,“温室育苗”往往具有孤僻、不合群、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首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即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依靠别人,且力争做得最好;其次,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热爱集体,从点滴做起,从自己认为不值的小事做起;再次,激励他们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益的活动,特别是集体性的大型竞赛活动,以增强集体意识;最后,让他们真正懂得他们才是班集体的主人,是国家的生力军,将是社会的栋梁,是推动社会科技、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二、受挫能力差及应对策略。
所谓挫折,就是个体的目标无法实现时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中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遭受挫折。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普通中学。据统计,每届所招收的学生中,小学曾当过班长、副班长的学生每班有五、六个,而当过其他班干部的则更多,并且他们在原来的学校中很受老师、同学的重视。而进入我校后,他们中的多人往往不能像以前一样受老师的器重,并委以“重任”,造成感情的缺乏引起“缺乏挫折”和“损失挫折”。个别学生在情绪、行为上会有较为强烈的逆反、放纵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老师,特别是对班干部的正当的工作,不合作甚至不服管教,摆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架势,而在同学面前,表面上又装作若无其事,大有“视名利如粪土”,超凡脱俗之感。有时在教室里又“竭尽全能”地引起老师、同学的注意,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冲动性与破坏性,如在课间时大声喧哗,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动时敲打课桌板凳等,对班级的一些管理制度发表片面的、比较偏激的言论。
在学习方面,到了初一年级的中后期,乃至接下来的整个中学生活中,学生中有较大一部分不是感受的学业上的成功感,而是感受的是学业上的挫折。有的学生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我校的,父母视其为家族的骄傲,邻居也十分羡慕,经常以她(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子女。而进入中学后,虽然仍很刻苦,但成绩却失去了往日的“领先地位”,头上失去了往日的“花环”。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会有 “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则在漫长的学习中得到的是失败的消极心理体验,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又缺少沟通,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现,特别是目前分数决定了学生的一切的时代,被老师和家长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些滋生、蔓延。
可见,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能够积极应对挫折以减轻心理压力,顺利渡过对压力反应的“惊恐——抵抗——衰竭” 的任务就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应有一定的“预见” 性。首先,在选拔班干部时应体现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让每一个“有志之士”均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其次,对于学习中的挫折,既要改革教育体制与教育方法,坚决摒弃那些“唯书”、“唯上”,压抑进取精神,窒息智慧的灌输、注入式教育方法,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又要求教师端正教育观念,热爱学生,改变过去用分数、是否听话等人为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错误做法,树立新的人生观,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要要求家长降低对学生学业上的过高的期望,不要明显表现出对孩子的分数和名次特别关注,尽量减轻家庭压力带来的心理负担,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友善地对待他(她),让他(她)感受到老师同学没有对他(她)另眼相看,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温暖,还应动员所有任课老师都热情地接待他,帮助他。
三、自身矛盾重重及应对策略。
中学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奶”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他们内心精神生活充满种种矛盾冲突,处在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如我所教11(5)班一名叫梁同学,初一、二时,每次的周记至少写满满的两三页之多,与我所探讨的多数都是上面所提到的矛盾心理问题:“我人长得不漂亮,今后好找工作吗?” “为什么我老是喜欢向长得帅的男同胞打望?” “怎么社会上有那么多的贪官污吏?有这样一些人掌权,我们读书有什么用呢?”等等。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显得彷徨、迷茫,严重的会造成神经衰弱,甚至离家出走、轻生。
目前,学校要配备专职心理医生还不太现实,所以,切实可行的办法是从教师中挑选出师德好、有扎实的心理学知识、善于做学生思想工作的教师,通过培训、持证上岗,做兼职心理辅导员。心理咨询时就像病人可以选择医生一样,学生可自由选择他们所信任的心理辅导员。再次,心理辅导员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一对一”、面对面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信件,还可以通过电子信箱等隐蔽形式进行。
四、过早的社会性倾向及应对策略。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即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变。在转型期中,由于存在着许多制度上的漏洞,许多新的游戏规则没有建立和完善,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格调低下的大众传媒纷纷登台,让人喜让人忧的网络文化迅速普及,给相对纯洁的中学生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如,我所教10级一名学生明白告诉我,“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当官”,而当官的背后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又如,11级一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现在我拿钱来读书(其实他每周只需生活费,并不用交什么费),今后我要让别人千倍万倍的偿还我”;有的同学当科代表还要向班主任索要报酬,当小组长也要向班主任索要报酬;有一位女同学在周记中说,与其那么辛苦的去啃书本,何不趁现在年轻,吃好点,穿好点,耍好点,等到长大了嫁一个有钱人,哪怕是别人的小老婆也无所谓等等。
中学生过早的社会性倾向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内容不健康的大众传媒、良莠难分的网络侵蚀有密切关系。由于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很不稳定,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现象。因此,国家要制定一系列保护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法律,依法打击会危害中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净化社会空气,在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编织一个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网。
五、人际关系与交往策略。
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涉及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不少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策略,不善于与人交往,常常引起人际关系的障碍,带来不必要的烦恼和痛苦。同伴关系是中学生的基本人际关系,调查表明,80%以上的同学愿意对“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倾吐心声,很少对父母及老师表露。由于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他们渴望自我肯定,也很想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自己能够做什么,通过自我观察、自我反省及同伴的交往中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以及在集体中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中学生对异性朋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约50%的男生和75%的女生跨过了性别界限,而建立了异性友谊。从异性中主要体验到的是信任和安全感。同时,女生的同性朋友比男生少,她们更多的是与男生交往,并且这些男生的年龄比她们大,所以作为教育者,不能片面地对这种友谊加以棒喝,应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将适得其反,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与反感。
中学生追求独立,不希望父母是专制型,也不希望父母是溺爱、娇宠型,最希望父母是民主、平等型,把父母看作是朋友和参谋。一个拥有温暖的家庭气氛又享有与年龄相适应的自主的学生,就会表现出自信、独立、进取、不顺从。另一方面,如果中学生认为自己得到父母的接受,有归属感,那么他们就会形成一种自我价值感,形成更为灵活的自我概念。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表现在学习与考试的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系着家庭幸福、国家的未来,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社会齐抓共管,各负其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我们的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也变得优美动听。
参考书目
1.张世富主编《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郑维康主编《青少年心理咨询手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
3.邱炳武主编《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科学出版社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