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者:潘朝艳

心理健康教育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作者:潘朝艳
                        广西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546200  
内容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育,而且教师的教学更得心应手,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历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表明,在现代社会里,仅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不能算作健康,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身体健康,还要求心理健康,且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教育部于1999年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生身体、心理健康成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因而,学科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渗透就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历史科教学的责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它也体现了中学历史学科教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深入性、发展性。古人云:“读史使人明智”,在这里“智”,不仅指知识能力,更指做人的准则、处事的经验。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会学生做事,做人,虽取得一定成就,但是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激烈竞争,未来的人才更应该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青少年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不仅要参与知识、智力的较量,更要参与心理的较量。所以,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发展历史教育的功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适应形势发展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接班人。再者,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丰富深邃,在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健全学生人格,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等生存环境能力,预防和矫正各种异常的心理和行为,消除心理和行为障碍等方面有着无比巨大的优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大,是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历史教材中那些丰富的伦理价值内容,众多名人言行对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要有健康心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就要求历史教师必须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一个有健全个性的教师:性格开朗、乐观、有朝气、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和挫折,做生活的强者,要有涵养,情绪稳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自觉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学生的“人师”,使学生佩服,只有这样,才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
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各种方法的运用,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成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尊重学生个性,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实施个性化教育。对调皮捣蛋、不重视历史课学习的学生,不能以伤害他们的自尊和人格来惩罚其过失,也不能以管理需要而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而是要致意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要倡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理得到放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使其不伤自尊,增强自信,弥补不足,走向成功。
4、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的潜能,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使个体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得以完善、升华与提高,养成健康心理品质。而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历史内容包罗万象,精心挖掘历史素材,用丰富的史实,优秀的历史人物,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效用是巨大的。历史上著名的任务如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屡败屡战,终于推翻清朝,完成革命夙愿;发明家爱迪生在经历数百次失败之后,终于研制成的碳丝灯泡;居里夫妇在设备简陋,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经过四十五个月的工作,从一吨沥青铀矿的残渣中终于成功制取十分之一克的镭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好材料。再如: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友谊,为学生宽阔胸怀,处理人际关系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价值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人生观;林则徐为国禁烟的责任感;都是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好素材。
三、 加强课堂指导,渗透心理教育,激活课堂气氛
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愿意学习历史,只有充分把握好课堂,组织好课堂活动,才能把学生引入生动的、奇妙的历史世界。只有让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参与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果。
1、讲讲成语,谈谈故事
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讲讲与新课有关的历史成语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很自然的引入了新课。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朝秦暮楚、纸上谈兵、风声鹤唳等,学生通过课下的自主预习,能初步理解教材。让学生谈谈所知,能够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参与,互学互助
     历史内容一般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学、交流能够理解,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问题敢于让学生自己提,困难勇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真正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角,不是被动的学习、机械的记忆,而是有意义的学习,积极的学习,学习效果才更好。课堂上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竞争意识,让学生去读书,去发现问题,去质疑。在相互交流、相互讨论中,去补充自己,充实自己的历史观点。历史文献材料、大事表、课文插图、历史彩图、文物等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工具。读材料,想问题;看彩图,说历史等活动,能激发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必须让学生自己主动阅读讨论,质疑理解,教师精心创设想象空间,展现历史情景,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利用好地图、材料、教具,让历史情节重新呈现在课堂上,让一个个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活起来,让历史知识变得形象、直观,让全体学生在参与阅读讨论交流中掌握历史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集体中欢腾奔流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因此历史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历史事件的情感性,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琴弦得以奏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只有真正发挥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如讲解《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的统一》等故事情节多,层次复杂,如果照本宣科,学生掌握的往往十分模糊,理不清头绪,为此可大胆放开课堂,让学生自己讨论分析,运用挂图、插图、图表、历史材料等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去发现,去解答。教师随时巡视课堂,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帮助分析,最后引导学生自编提纲,再对照简明提纲分析优劣,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讨论反而比老师单纯的讲,效果好得多。
此外,由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七年级的好动、爱表现、童心较重,可以让他们多多表现;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萌动期,叛逆心理较强,需要加以引导;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思想比较复杂,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指导等。因此要求老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如抢答、讲故事、评价历史人物、动手做小制作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控制自己,完善性格,学会团结协作,与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健康心理品质,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朱洪秋著《中小学德育管理操作实务》;
2、  李秀伟著《好老师教学的8大智慧》;
3、  《广西教育》2013年12期(D);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