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展开思维的翅膀  飞向创新的空间--作者:赵 倪

展开思维的翅膀  飞向创新的空间--作者:赵 倪
                        广西百色市靖西县实验小学    533800
数学素有“思维体操”的美称。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数学教学其实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为此,教学中教师应添加“创新”的元素,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飞向创新的空间。
一、“疑”为基础——引发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究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始于疑,又在疑的解决中得到发展。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思维动机,唤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具体材料,设障布疑,以“疑”引发学生的思维,创设质“疑”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需要。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教师通过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了猴王分桃的过程,先是把四个桃子平均分给两个小猴,每只猴子分得2个,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只有一个桃子,要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可分得多少?这一半还能用学过的1、2、3、4……表示吗?在这创设的童话世界里,学生迅速开启了思维的大门:“一半怎么表示呢?”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闪现出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随着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得到了解决。由此可见,经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及问题的提出,学生的认知方向与教学目标达成一致,在学生统一需要、动机、目标的召唤下进入新知的学习,为引发思维打下了基础,也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条件。
二、“探”为阶梯——展开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实践证明,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动力。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进行启发与诱导,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
在教学“正方形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交流,从中明了正方形的特征。同学有的拿尺子量,有的把正方形进行对折,还有的同学既量又折,最后都得出了正方形“四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结论。紧接着,老师让用不同方法学习的同学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其他同学作补充。就这样,学生完成了一个完整的探索过程,尝到了成功的乐趣,教师也从中发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亮点,使学生懂得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研究问题,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添加了润滑剂。
三、“评”为关键——集中思维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将引导和讲评建立在学生的思维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最终概括出解题方法,总结出共同规律,使学生发散的思维条理化、系统化,甚至达到最优化,使创新意识的培养得到保障。
如在教学《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时,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几位数?”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了三种结果:有认为是三位数的,有认为是四位数的,有认为三位数、四位数都有可能的。为此大家争论不休,都渴望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我并不急于评价这些结果,而是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从更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接着我再抓住典型例子进行评讲,即根据“10×10=100,99×99=9801”这两道算式确定两位数乘两位数积的位数,引导学生明确从最大最小值去考虑是最简便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练”为保障——巩固思维
传统教学思想中有一个误区:教师教了学生就应该会,教师强调了就应该记住。但有的学生在老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了数遍后,仍照犯不误。原因何在呢?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亲自独立地去发现其奥秘。”学生就因缺乏对错误思维原因的亲身体验过程,只是反复被动地听、记,其印象自然不深刻,更谈不上有创意的想法。因而在新知学习后要适当设计练习,为巩固思维提供保障。
如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为了让学生加深认识在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重要性,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看到题目后各抒己见,争执不休,教师便根据当时的情景,开展了一场辩论赛。由于正反双方都要寻找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于是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通过激烈的辩论,同学们都发现了问题所在,从而也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师积极创设的情境中,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被激发,创新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教学过程中,“疑”、“探”、“评”、“练”环环相扣,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展开,创新意识在无形中形成,创新能力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可见,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就能在创新的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