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作者:彭苇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作者:彭苇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二实验中学           553000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型师生关系;构建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等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探究;人文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但是在以往的应试教育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失去了其原有的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本来面目,沦为应对考试、获取高分的一门工具。而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还要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与情感培养,这就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的一点见解,力求探索一条创新的,行之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之路。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型师生关系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只有努力构建以民主、平等为基本原则的“对话型师生关系”,实现民主教学,实现与学生进行人格对话、知识对话与情感对话,才能为学生创造性地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能动而有创造性的富有对话理性和健康人格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完成自己角色的定位
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威依从关系——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抉择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教学结果的评价者,学生只是受支配者、受控制者,只能被动地服从于教师的驾驭。在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下,要想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发展创新能力,只能是镜中花和水中月,甚至连正常的人格发展都有可能谈不上。因此,我们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新课标中,师生关系是互动的。随着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学科知识不断增加且发展极快,语文课堂已经不是惟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全部教给学生,有的老师的知识已无法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况且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多样化了,许多学生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甚至互联网上获取大量信息,在某些领域出现了学生比老师知道得多的现象。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新鲜的信息,学不到有用的知识,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那么他们难免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出现排斥和逃避上语文课的情况。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我们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促进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师不必贤于弟子”,学生的信息比老师多,老师可以从学生那里学习很多东西。
其次,从情的角度讲,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一旦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教师由传话者成为对话者,就将成为学生积极探求、锐意创新和自由发挥个性的精神支柱和感情支撑。我们要赏识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生倾诉时,是一个耐心细致的听众;在学生得意时,是个兴趣盎然的欣赏者;当学生迷路时我们不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告诉他怎样去辩明方向;当学生畏惧时我们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向上攀登。
二、构建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质疑。
问题与疑问是探究性学习的起点,是探究的对象和中心。课堂上老师连珠炮式地发问,将过去的满堂灌改成满堂问,这不是探究性学习。探究式的问题应该具有激发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阅读鉴赏常常流于对文本内容的粗略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备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等特征。高中语文探究性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语文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语文问题情感知和理解,对于文本中重要语句所蕴含的意义不愿做更为深入的揣摩,对作品深层的意蕴也不愿多做进一步的发掘,至于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只等着老师来说了。而这一些恰恰是有效地进行阅读鉴赏的关键,又是高考语文探究能力考查的主要内容,因而必然是探究的主要内容。
2.鼓励求异思维,用开放式问题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
鼓励求异思维,就是要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尝试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德国著名教育心理学教授纳特说:“问题最好能引起几种回答。”问题既要有对阅读材料基本内容的解释性问题,也要有对阅读材料深层次理解的评价性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既要有根基,又要有所超越,进而起到激发探究兴趣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学《项链》时,我抓住文中唯一议论之处:“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以此为突破口,牵一句而动全文,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是一件什么样的“小事”?真的是小事吗?怎么理解“小事”可以“成全”或“败坏”你的一生?”学生思维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启发也不同,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也得到培养。当然,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学生往往会有让人意想不到的表现,给教师带来惊喜。但有时会出现脱离文本或钻牛角尖等的乱问乱答现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既要鼓励学生发表对文本个性化的阅读、感悟,又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三、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新课标中的一条基本理念,就是关注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观念、品德、情操等方面,看重的是语文科的内在价值,强调它的思想涵养、情操陶冶、知识汲取、经验积累作用。人文性的核心是强调人的重要性,强调“以人为本”,新课程理念中也体现了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感悟这一点,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解读的过程一定要尊重文本,尊重学生的思维规律。
语文课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最为丰富的课程。课文中那些文学作品体现着作家主体的生命精神,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作者心灵的孕育,整篇文章都呈现着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教师在授课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用真情实感去体会,去感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学生也要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感受到来自作品深处的本质力量,领悟那优美语句渗透出来的人生哲学。一篇文章,由于读者自身的认识水平、生活经历、思想境界等不同,会在阅读再创造过程中对同一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新课标下,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凭一本《教师教学用书》去规范、限制学生的阅读,或者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并提倡和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到作品主题,小至某一词语的解释,都会出现多解性。教师只有打破过去语文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不再千篇一律地制造标准件,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等要求,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真正的创造性学习。
总之,高中阶段作为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重新定义“传道、授业、解惑”的内涵与外延,做学生学习的服务者、协助者和合作伙伴,以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解决开放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乐于探索、潜心研读、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学会学习。让教师教的过程精彩纷呈,更要让学生学的过程充实、辉煌。
参考文献
[1]陈志忠 四重关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标准的要义[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2)。
[2]罗良才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09,(5)。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