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作者:青大培

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体会--作者:青大培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兴小学            637971
[摘 要] 一直以来,重理轻文的思想和应试教育的观念还在影响许多的人。导致一些学校的教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科现象,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案、学生的价值观、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等。作为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老师,为了让学生平衡发展学好思想品德课,应该具备一些良好素养如较高的知识水平、较好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为人师表等。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教师;学生;教育教学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成了许多学校的办学方针,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成了各级各类学校竞争的焦点。可是,在有些地方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方案和招生考试制度还存在弊端,升学率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为此,不少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采取措施拼命增加学生的考分,如办重点班、五科联赛班,搞题海战术等。学生变成了分数的奴隶,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不同程度产生了厌学情绪和偏科现象。思想品德在初中升学考试总分中的比重少,再加上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认为开卷考试等于抄卷考试,学与不学,教与不教无关紧要。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对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可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长知识,形成良好的品德,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平衡发展,培养学生想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适时更新教学观念,尊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要问题。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现实中还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轻实践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教育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最直接最现实最感性的领域。以人为本是教育的天然命题,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就是教育要以学生为本,要以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教学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彻底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走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培养目标应由原来的“培养高分”转变为“培养人”的目标上来,教学一定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以所有学生为本,为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提供同样的关爱和条件,应不分种族、不分性别、不分经济条件一视同仁,确保每个学生都平等享有应该享有的权利。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搞特殊的招生制度;反对重智育轻德育,反对重书本轻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为本,反对死记硬背,反对封闭训练,反对题海战术,反对以过度延长学习时间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为学生保留适当的空间,让他们去探索去思考,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差异为本,重视差异,尊重差异,发展特色,重视因材施教,反对整齐划一,削足适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显示自己的长处,倡导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增强他们的自尊、自信和自强意识。
二、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增强教学能力
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教师教得好, 学生才能学得好”。教得好是以教师较高的自身素质为前提,也就是说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面对知识爆炸时代的青少年,广大教师要履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就必须拓宽知识视野,站在知识发展的前沿,以满足学生对各种知识的需要。思想品德教学有时也会涉及到其他学科方面的内容。为了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具备本科坚实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而且要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使学科知识与基本技能达到精通的程度。在“专”上狠下功夫,成为能信任本科全部课程的教学任务的“专家”。另一方面,由于知识在不断更新,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接触面广,对知识的需求量大。要求我们教师还要广泛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新的理论和科学成果,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理科教师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文科教师要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才能满足学生对多方面知识的需求。总之,在知识的面和量上,我们应该做到“博”,做一个“杂”家。只有又专又博,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居高临下,游刃有余,才能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赢得学生的尊重,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营造理想的课堂氛围,充分显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探求知识和探讨人生的重要场所,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桥梁。营造理想课堂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与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友好交流。
1、理想的课堂是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每个课堂都应该有欢笑,如果整节课没有任何笑容,就像生活中缺乏充足的阳光和氧气一样令人难受,这样的课堂难免单调、乏味、过于刻板、缺乏生气。教师应该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把幽默、欢笑和积极的力量带入课堂,让学生充满活力快乐地卷入课堂之中。为此,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把传统课堂教学沉闷的“呈现——接受”模式转变为生动的“引导——发现”的模式,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习惯,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才能充分展现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格局,使课堂焕发出蓬勃生机。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享受快乐。
2、理想的课堂是充满理智挑战的课堂。理想的课堂要让学生感受到智力劳动的喜悦。课堂上,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走进知识的殿堂。如:政治教材中穿插了许多实践与探究性的材料题,这些材料都是源于生活,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必须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同学间相互探讨。然后经过教师的因势利导,求同存异,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实际中,课堂教学常常呈现“空洞的热闹”:由于受“传授知识”思想的影响,很多时候,在教学中“质疑与探究”形同虚设。同时,由于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一怕教学任务完不成,二怕学生乱了套,不敢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具有深度和开放性的问题。再加上教师的随机点拨欠缺或不到位,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自觉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找不到学习的快乐。为此,教师必须努力用理智去唤醒理智,让智慧之花在课堂尽情绽放并结下累累硕果。
3、理想的课堂是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职责之一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尽可能开阔的思维平台,让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而不是将教师找到的结论灌输给学生,更不能强加给学生。若想要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达不仅要有条理和准确明了,而且还要善于运用肢体语言、眼神交流、语调变换等吸引学生的视线,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和暗示,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一位好老师,声音应该是富于变化的,高亢有力,充满激情,令人愉悦。为了保证全体学生参与课堂,他既不忽视那些沉默寡言的学生,也不总叫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好教师上课的方式不但轻松而且富有激情。他会注视每个学生的眼神,穿梭于学生和课桌之间,提醒学生从事当下的学习,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4、理想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当今时代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国际人力竞争最重要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而创新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又是有天然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眼光只盯着书本、教室,还要关注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联姻,而不是将课堂与课外生活人为地割裂,让他们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5、理想的课堂是充满“爱”的课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尊重、爱护和关心学生。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做到:不用尖酸刻薄的语言辱骂学生,即使学生的确令你恼怒。不用轻蔑鄙视的眼光打量学生,即使学生的确令你失望。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即使学生犯了严重错误,你要找到有效的办法惩戒他,但不是粗暴的体罚。当学生无礼顶撞了你,令你气恼时,要心平气和,从容淡定,理智地对待学生,用爱去唤醒学生的理智,用宽容去消除学生心中的障碍。这样,学生就会出于被爱而心存感激,觉得这样的老师可亲可敬,才会愿意学,也才会学得好,并会努力去做一个好学生。从来不在学生面前抱怨生活,哪怕你的确遇到不应该有的挫折或享受到了不应该有的不公正的对待。不管任何时候,出现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信心十足,精神饱满,让学生感受到你的乐观、开朗、坚强。激励他们做一个积极上进、心胸开阔的人。
总之,一个好老师就应该是做一名令学生感兴趣、深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有好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会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有用之人。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