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作者:罗科章

浅谈中学古诗词教学--作者:罗科章
                                青海省同仁县根顿群培中学   81130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世界民族文化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文学艺菀中的两束奇葩,其艺术风格和美学价值随着时代脚步的前进和文学的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
我国古代诗词发展历史悠久,要充分认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精髓,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积极努力地发扬经典、适用的传统文化,首先就必须认识象征中华文明之一的古代诗词,对其多加研究,多加探索,系统地挖掘这颗璀璨的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而中学生作为正在接受中等教育的现代中国人,更需要从古典诗词中汲取丰富的养料,这样,对于感受文明,调剂身心,掌握知识,充实自己,以及美化心灵,提高文化素养,塑造素质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基于此,中学语文教科书适当精选了部分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名篇佳作,作为重点作品篇目,要求学生赏析领悟,借以接受优秀文化传统的熏陶。这些作品可以说是诗词中的极品,都是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得以流传下来的,都是中华民族宝贵文化遗产的精华。这些作品之千锤百炼的语言和斐然可叹的文采,也都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
学习这些称得上国粹的诗词作品,不仅要求熟读成诵,而且要品进去,走出来,感悟诗词的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赏析,从而把握大意,获得审美的愉悦;增加知识,提高鉴赏的能力。教学诗歌,除了让学生明确诗词的体裁、内容外,下面再介绍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一、理清思路教学法
不管什么内容的诗词,总有一个行文思路,教学过程中,理清诗词的行文思路,将有助于领悟作品的主旨。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咏雪,后八句写送别,把送别的进程,惜别的深情,人们不畏艰辛的精神面貌同大雪严寒的环境气氛融为一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先“问天”后“问月”的思路,寓哲理于抒情之中,表达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再如《书湖阴先生壁》按照先写庭院内再写庭院外的思路来称赞主人志趣高洁。再寓情于景,形象生动。
二、欣赏风格教学法
古代诗词,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他们在创作中各有特色,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例如:李白的诗和杜甫的诗风格不同,李白的诗想象奇特、清新飘逸,雄奇豪放,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杜甫的诗立足生活,沉郁顿挫,雄浑壮阔,具有典型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是写友情,李白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却说:“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塘滟预堆。”这就表现了不同的风格特色。
又如苏轼和柳永的词风格也不同。苏轼的词思想内容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词的形式不为规定的腔调,声律所束缚,属豪放派。而柳永的词写得比较婉曲,比较含蓄,多以艳情为题材,严格遵守音律,属婉约派。宋人的笔记曾有这样的记载:“柳郎中(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板,唱‘大江东去’。”
教学古代诗词,紧扣作品的风格,反复朗诵,仔细体味差异,这样更容易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深刻掌握作品的主旨。
三、领会意境教学法
欣赏古代诗词,要注意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欣赏者如深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如陶渊明《归园田居》,绘出一种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淡泊宁静的心情。又如白居易《琵琶行》,形容琵琶弹奏一段,描写细微生动,比喻新颖精妙,烘托出琵琶奏技的妙绝入神,反映出琵琶女的感情,也反映出作者的感情,融情入景,加深了读者的感染。
所以,教学古诗词,还要从诗词的语言入手,凭借联想及想象进入作品意境中去,领会再现诗中意境美。如杜牧的《江南美》一、二句共写了七件事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并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的描写,构成了一幅立体画面,七种事物颜色,性状各异,都和题目“江南美”相适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春天的图画。
四、品味词语教学法
诗词中关键词语的好坏直接关系作品的成败。众所周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写出了春天江南的勃勃生机,给人以浓郁的春天气息和无穷的愉悦之感。贾岛的“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也是耐人寻味的佳字典范。
因此,教学古诗词要严格把好词语这一关,只有迅速把握关键字词并作为突破口深入品味,才能又快又准地掌握全诗(词)旨意。如指导阅读李白的《望天门山》,就是要紧扣“簖”“开”“出”“来”等字进行品析,“天门”怎么会断?“楚江”又如何开?“青山”如何出?“孤帆”如何来?这些疑问一旦解决,也就领悟了全诗的妙处。又如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就应抓住“常”“日暮”“沉醉”“晚”“误入”“惊”等子词加以品味。“常”表明往事难以忘怀,一想起就觉得回味无穷。“沉醉”凝练的反映了这一天词人的欢乐。从“日暮”到“晚”,时间又推移了,直到兴尽人归。小船走错路,“误入”的去处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心急出声“惊”动水鸟飞鸣,整个场景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动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教授古代诗词采用的方法,一定要根据古诗词本身的特点以及结合各种客观实际来选择,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对古代诗词进行全方位的品析,从而掌握传统的文化知识。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