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作者:李学花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作者:李学花
                            青海省同仁县民族寄宿制学校           811300
创新是我们民族的灵魂,语文课堂教学更是如此。创新的体现是一个“新”字,而关键则在一个“创”字。因为“新”是结果,“创”是过程。创新需要实践,需要大胆,需要主观努力,需要彻底精神。创新的前提是要有意识,这种意识越浓烈,创新的机会就会越多,创新的成果就会越显著。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实施创新呢?
一、对教材的处理上进行创新。
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处理会产生明显的教学效果。可利用增删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如对《孔乙己》增加一个情节,文章结尾说孔乙己“大约”“的确是死了”,这是结局,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再增加一个尾声,就是在某某地方,见到了孔乙己死了的情节,这样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可以通过删去一些内容来进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如《怀疑与学问》中,删去“三皇五帝”这个论据,文章论述内容也无任何变化,如此等等。这样对课文局部进行删减,进而体会删减前后的不同效果,以加深对教材某种内容和某种写法的认识。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民主型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有高考状元自述“自己老师的最大优点是和学生做朋友,以宽松的方式管理学生”。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讲求民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讽刺挖苦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并改正错误;要给每一位学生以展示自己才能和水平的时间和空间。语文课上要坚决反对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坚决反对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阶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期达到共同提高。当学生一时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要有耐心,要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余地,“再想想”、“是否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先坐下思考一下”。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不应立即予以否定。可先让回答错的学生坐下,请别的学生来回答或请大家来讨论。通过正误比较,孰是孰非,不言自明。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得到了保护。当后进生出现这种情况时,尤其要注意顾及其面子,保护其自尊心。教师在课堂上千万不能说“这样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你怎么学的”、“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还不如某某某”等等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体罚学生,不让学生坐着听课或站在教室外面。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还要教育全体学生,使他们真正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关心。
三、注重因材施教。
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文章、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鲜活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教学方法、手段的单一,教学思路的程式化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诸如激趣法、启示法、点拨法、设疑法、讨论法、谈话法、讲练法、诵读法、串讲法、评注法等等;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幻灯、录音、广播、电影、电视、录像、语音室、投影、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等;要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例如对《我的叔叔于勒》可以用质疑法提出质疑:既然主要人物是菲利普夫妇,为什么不拟题为《我的父母》,将“于勒”放入题目中是否拟题不妥呢?经过讨论明确,于勒是文中的重要人物,是测量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冷酷自私性格的温度计,是促使主人公思想态度改变的催化剂,又是“我”同情怜悯的对象,将“于勒”作为题目中心,其用意是十分深刻的。因材施教,其实质是教师以自己的创新之火点燃学生的创新之活,最终形成自己的燎原之势。
四、大胆使用质疑教学法。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思生于疑”。疑问往往是一系列积极思维的开端,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入选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但有时也难免有疏漏甚至是错误的地方,小到字词的形、音、义,大到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在学生提出了问题之后,教师应给予表扬,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到的见解,寻找正确的答案。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大胆鼓励,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这种积极性和求索精神。
五、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有可能有所创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全面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近年来,我们在抓紧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课外活动,如征文、影评、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学术报告、人物专访、社会实践等等,并且创办了文学社刊物,为学生发表习作提供了一方乐土。事实表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地挖掘和发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所在。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扎实地贯彻创新教育。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落实创新教育。我们坚信,在全体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创新教育之路将会越走越宽。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