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方法--作者:赵江林

探讨农村小学有效教学方法--作者:赵江林
                          贵州盘县松河彝族乡中心校                                553526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构成教学过程并且直接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农村小学教学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教学质量一直都没有得到提高,这是至今一直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做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教学。
一、教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在农村,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大多数家长外出务工挣钱,孩子们都由祖辈监护,祖辈文化层次很低,一点都不重视学习。他们认为:“学习好坏无所谓,读书只管尽义务”或是“学那么多干啥,只要会学会算就行!”除受此影响外,农村的孩子,一直生活在农村 ,见识少,所学知识都是书本知识,而且由于年龄小,对很多东西的辨别能力不强,因此,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有什么用处的,还容易受外界不良的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家访,对家长宣传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教师更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必要性,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带他们去参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解与他们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像自己和家长所想的那样毫无用处,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在教学中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的这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一直居于统治地位,但现在这一传统模式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不再适应新的教学观。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间的一种双向互动活动,教师不是讲授者、领导者,而是组织者、指导者、合作伙伴。 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可以从下着手 :
1、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
在小学教学中,学生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是教学活动,学生通过活动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在考查、操作、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让他们在活动中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倡导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在小学教学中,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两者之间表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对立统一关系。一方面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的基础,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必然流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又能进一步丰富个体的想象和思考,从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更好理解。
3、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课堂气氛的调节者,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课堂氛围,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热爱、信任、尊重每位学生,满足学生的发表欲、表现欲,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学生的学习才会热情高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可见,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4、注重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中,教师们都应十分重视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前,都要求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学生在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反思的同时,数学知识也得到了进一步概括和提炼。同时,反思还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这种习惯对他们的终身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
三、在教学中注重后进生转化工作是重中之重
在农村大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使得学习和各方面的行为习惯都不怎么好,做什么都不自信。大部分学生读属于后进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尤为重要。后进生特别需要温暖和热爱,因为他们经常在人格上得不到尊重。这时老师更应该爱他们,并且爱得深、爱得真、爱得持久,才能改变他们对人对物的态度,从而产生不改正错误就对不起老师的心理。教师的爱心、尊重是学生进步的动力。
除此之外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教师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善于利用“闪光点”作为推进后进生前进的动力和转化的良好开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使后进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任何学生都有积极的一面,教师若能利用这些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那必然会起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效果。
总之,由于农村小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各地农村差异也很大,农村小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远不止上面分析的几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一个有心人,还要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慢慢积累经验和不断创新,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获得最大的效应,也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和发展。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