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讨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者:李玛丽

探讨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者:李玛丽
                                贵州省盘县水塘镇中学                               553502
 
  摘要: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历史教学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起来轻松且趣味盎然,否则任何一门学科都会变成让学生头痛的课。本人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二十几年,一直在不断探索这个课题,现将探索心得与各位交流:
  关键词:激发学生历史兴趣;导入设问;创设情境
  一、 巧用导入,以问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成败。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可用如下导入法:一是县念质凝法。如在讲《西汉与匈奴的和战》这一课时,可先问学生:“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共得了多少奖牌?” “那位同学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儿直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冠军的称呼在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知道了。二是时事与史实联系法。如在讲《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用报上摘录的新闻来导入:据报导,1990年7月,探险家们在美洲密林丛中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汉人村,村民都讲汉语,保持了民族特色。据考证,可能是秦始皇时代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漂洋过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类似的传说,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徐福墓的遗址。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秦汉时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样在统治阶级中盛行的呢?三是家乡与历史联系法。学生对自己的家乡都非常熟悉,运用乡土历史导入,容易进入课堂的角色。比如在讲《活跃的学术思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中江的南北二塔的修建有些什么传说吗?”学生回答不一,然后告诉学生,传说这南北二塔是鲁班为了和妹妹比手艺而修建的。鲁班是能工巧匠,还发明了锯,那么大家知道他是生活在哪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在那个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学术思想。四是增强直观性的图片法。教学实践表明:刺激强度大、变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加强学生对重要知识的无意注意,起到强化的作用,进而达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功效。如我在上《秦朝的统一》这一课时,首先挂出一幅秦始皇的图像,让学生描绘出他的外貌特征,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灭亡六国、统一全国的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也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深远影响的“千秋一帝”,他究竟有何功过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的统一》。图像与一个人的事迹结合,学生记忆深刻。
  二、 拓展思维,讨论兴趣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历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学校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由此看来,启发思维并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种,通过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讨论可分为学生与学生讨论法和师生间讨论法。那些较易回答且并不要求有一个统一的答案的讨论题目可交由学生自主讨论,那些较难回答且答案较固定的讨论题目须由老师引导讨论。如:你认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点有哪些?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很多,老师便须抓住统治者的腐败、逆民心这一条线来讲,不致让学生偏离主题。通过讨论,可作到活跃思维、扩展思维、相互启发、加深印象的作用,学生的讨论成果得到老师的肯定,他们就会很有成就感,同时对这门学科产生莫大的兴趣,就会变被动为自主学习。
  三、 巧设情境,以情求趣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情感上受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这是很重要的,如在讲文天祥这一课时,可告诉学生,文天祥生活在南宋后期统治极端腐朽之时,那时,蒙古族正对南宋虎视眈眈。文天祥20岁那年,在临安参加科举考试,他大胆地在试卷中提出来了改革政治的主张,希望强军富国,挽救南宋,那么文天祥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吗?他金榜题名了吗?此时学生会为文天祥的命运担忧,同时又佩服文天祥的勇气。继而再讲到文天祥运气还好,他的试卷获得了主考官的常识,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然而命运多舛,文天祥的报国志向还没实现,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陷,此时文天祥被任命为丞相,坚持领导抗元斗争。被俘后,他誓不投降。元军用船押送他南下,过零丁洋时,文天祥写下了表达自己意志和决心的诗篇《过零丁洋》,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在元朝大都的监狱中,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正气歌》。元军见他意志坚定,不能劝降,于1823年,杀害了文天祥,当时他年仅47岁。请大家想一想,当时元皇帝用汉族贤才,如果文天祥归降,结局会怎样呢?文天祥为什么不归降呢?从文天祥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学生会为文天祥的爱国精神深深感动,这样以情感人的教学,既使学生对这一段历史印象深刻,又培养了学生好的意志品质和高贵的道德情操。
  四、 作业与与测验多样化,以新突趣
  作业与测验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巩固和检验的一种方法。传统历史教学的作业与测验设计无非就是选择题、填空题、列举题、问答题,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容易厌烦历史作业与测验。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的测验、考试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我在平时的作业与测验设计中,作了这样一些尝试:一是作业测验的形式多样化。可笔做、口做,还可自己动手做一做。特别是口做,某些阐述题可在课堂上请学生口做,大家讨论补充,然后再找同学有条理地阐述,这样学生印象深刻,学起来又轻松。二是题型多样化。除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外,还设置了历史猜谜、猜图、巧连线与追根溯源、走进时光遂道等,生动、活泼的题型。三是命题多样化。在作业与测验中尝试采用自主命题法。可请一部分学生命题,教师补充。让学生充当老师,自己命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如讲典故、以奇引趣;精读诗词,以诗牵趣;编写歌谣,以歌导趣等等。只要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