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作者:王传江

如何培养学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作者:王传江
                           贵州省盘县水塘镇中学         553502
摘要:老生常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对一件事情有了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动力,有了动力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就会把这件事做好。对于学习,尤其是初中语文这类侧重主观情感的学科,兴趣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兴趣;积极性;主观情感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老师教得不好,课堂上枯燥乏味,。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如何能够高效得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1、          丰富教学课堂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十分卖力地讲,讲解句子的含义、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中心思想„„讲得口干舌燥,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本身并没有进入角色,把一些本来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肢解了,讲得毫无美感,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19世纪杰出的启蒙主义者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说:“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听你所教的东西。”我信服这句话,学生喜欢听你教的东西,久而久之必然会对语文产生兴趣,“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
语文是体现中华文化的载体,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千,所以其传授的形式也不应该是单一乏味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时,我让学生举办辩论会。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初一时,学生们刚接触文言文,感觉有一定的难度。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文言文的畏惧感消失了,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2、          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这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的一个关键。兴趣有赖于成功,这是心理学给我们的又一启示。事实证明:不断获得成功,经常得到表扬的学生,学习兴趣也在不断的巩固和发展;而屡遭失败,经常受批评,斥责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就会日渐衰减,直至完全丧失,由此可见,兴趣和成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要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课堂提问中,较难的问题请水平较高的学生回答,较易的题目,则要请水平较低的学生回答,不可让回答问题成为优生的“专利”。当学生回答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适时地,恰到好处地巧妙给予启发指点,使学生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因人而异,难易有别的提问,使每个学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感受到成功的欢乐。国内外也有大量事实证明: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而在批评、斥责中长大的孩子则充满自卑。
二、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中国教育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模式,而忽略了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所学习的内容,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在自己的脑海离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系统。
有些学生学习语文没有兴趣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文的天赋,对语文学习缺乏信心(这样的学生不少)。这需要我们老师及时肯定和鼓励,肯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沃沦·本尼斯说:“有一项对学校教师进行的研究说明,只要教师对学生期望甚高,就足以使学生们的智力商数提高25分。”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产生怀疑,从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课堂上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他们也能积极参与起来,当众给予肯定。课下再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树立信心,意识到“我能行”。
总结
语文是一门体现学生主观情感的学科,需要对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将这门学科掌握学好,所以老师应该尤其注重激发学生们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亲身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2.倪文锦主编:《初中语文新课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3.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版。
5.王风桐:《小学语文微格教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版。
6.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西南师大教育科学研究所,2004版。
7.李山林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