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赏识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动力--作者:王云

赏识是孩子成长的最好动力--作者:王云
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摘  要: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大便拉倒裤子上,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是孩子最好的动力。
关键词:幼儿  心态  评价  赏识 
  
 
实施素质教育,多元化的发展已成为教育的趋势,这就要求教师把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切入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儿童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师的角色必然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我们的观念不能仅仅停留教导者、管理者、控制者的角色,急切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扮演启发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提倡一种“平等交往”,带着独特的眼光和不泯的童心去体察和探究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并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使孩子们的需要成为教师关心、思考的焦点。
  我清楚的明白:作为新世纪教师应以怎样的姿态迎接时代的挑战,以具备怎样的素质在教育大舞台上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和魅力。带着满腔的童心我走近孩子们的世界,在那里我感受到了最纯真的心灵世界
  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没有瑕疵。教师要认识到问题---往往是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学习过程,是成长的过程。犹如幼儿将饭吃到脸上,将玩具放进嘴里,将大便拉倒裤子上,将鞋子反穿着也感觉舒服一样。这些是成长的过程、成长的必然,教师应该充分理解这些必然,用赏识的心态去对待,用赏识的语言去夸奖,用赏识的目光去欣赏,用赏识的动作去鼓励,爱是最美的语言,微笑是最具感染力的行为,赏识是最大的认同。
  一、以理解、信任的心态赏识孩子
  因为幼儿的情绪变化是直接的,不加修饰的,他们随时随地会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对此如果我们一味压抑孩子的情感,这样给孩子留下的是对自己情感的封闭,带来的会是往后一种冷漠的待人态度,这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而我们这时给予他们的最好的机会是让他们愉快的宣泄自己消极情绪,以理解,信任的心态赏识孩子。让孩子把内心的情感彻底的宣泄了,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看出孩子离不开的是爱,他们需要的是亲人的爱。当孩子宣泄他们的爱时,我们还应该及时满足他们对爱的需求,给予他们表达爱、得到爱的机会,让孩子的这种消极的情绪完全的转化为积极的情绪,这是我们的帮助,是他们最好的解药。新学期的第一天,朱柯就走进我的视线里,她一身公主裙子,背着个显眼精致的小书包,文静害羞的紧偎在妈妈的身后,并不时用她好奇的目光打量周围的环境。在同龄人中,她的目光更吸引人的关注,在那双黑眸里、在好奇的背后,我看到的似乎还有些别的什么,一丝丝的倔强和冷漠。在妈妈陪伴的那一刻她是开心恬静的天使,然而在母亲离开的一刹那,她先是惊恐这一切的突然改变,然后就开始发疯似的寻找妈妈,无论老师如何的安慰,转移话题都无济于事,她拒绝了老师的拥抱和陪伴。老师动一下,她就像无骨虫瘫在地上,又哭又闹。我看在眼里,心理明白,对于这个过于宠爱又特别依恋母亲的特殊女孩,一时的强制手段和哄骗都是行不通的,只能观察等待时机,适时的引导。当她充分宣泄自己的情绪后,老师再给予关爱,用理解的语言、用赏识的目光和心态对待她,让她慢慢走出消极的情绪,享受教师无私的母爱。
   二、用博爱宽容的胸襟赏识孩子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空间和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他们急切满足自己的好奇,尝试探索周围一切的时候,难免会犯这样和那样的过错,教师要以宽容的胸襟接纳赏识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宽容孩子的过错,允许幼儿尝试错误、允许幼儿宣泄情绪、允许幼儿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表现自己的不同想法。俗话说“人无完人”。对于自治力十分有限不懂事的幼儿而言,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看到孩子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孩子的不足,更要宽容孩子的“破坏”行为。例如,有一次,班上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小海螺,吹吹能发出很美的声音,于是小朋友都很感兴趣,都拥着这个小朋友看。于是我就说,“小朋友只要你们亲亲小海螺吹吹它,它就会给你唱歌的。”同时我请每一位小朋友都尝试的玩了一会。结束后我说小海螺累了要睡觉了。于是接着组织别的活动。在我不注意的时候,只听“啪啦”一声,小海螺掉在地上,摔成了两截。而站在旁边的帅帅正惊恐的望着我,当时我真的很生气,一个好好的玩具眨眼就摔成这样,于是我走过去,蹲下来询问原因,原来她听我说小海螺会唱歌睡觉,他就想看看海螺里面睡的是怎么的一个娃娃,为什么它会唱这么好听的歌,听着他稚气的回答,我笑了,也许他的回答在大人眼里是傻,但是对于天真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个性特点,童真无邪,一种执着的好奇,一种表达认识事物的过程,当时我真庆幸自己没有对他枉加批评,也许我的一句话,就会抹杀孩子的探索欲望。孩子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尝试探索的活动有助于他的成长。而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将孩子“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给孩子一个“尝试——错误——完善”的机会,以宽容的胸襟赏识孩子。
   三、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的目光赏识孩子
  这就是《纲要》所提出的发展性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要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就是双胞胎,在性格智力的各个方面也存在差异。在入园前,每个孩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他们接受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耐心、细心和用心观察每一个孩子,了解他们各不相同的禀赋品性,对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更应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班上的张嘉辰小朋友,在渐渐熟悉入园,情绪稳定后,我发现她不爱和小朋友交谈常常是一个人,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她似乎格格不入,融入不进集体当中,在教师组织活动的时候,她老是随心所欲干自己的事,于是我便开始留心观察她。在孩子平时的活动表现中我逐渐观察发现到:嘉辰很喜欢跳舞也喜欢唱歌,而且记忆力很好,她把妈妈教的英语都能说出来。于是抓住这一点我让她在班上好好表现了一会。我在班上举办了一个演唱会请小朋友上来表演,很多小朋友都上来表演,嘉辰似乎也有很大兴趣,于是我便在小朋友面前介绍她,让她在小朋友面前唱歌,和说英语单词,她最初很不好意思,不愿讲,在我鼓励的目光中,她很拘束地表现了一下,我趁机带动小朋友给她加油,鼓励,她似乎也增添了自信,表现也越来越好,终于在小朋友的掌声中她笑了,那微笑是那么纯真,那么甜美。我从中感悟到,在孩子缺乏自信时,我们教师要鼓励其点滴进步,帮助她树立信心,而且,对于不同的孩子,也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去挖掘他们身上微小的闪光点。其实嘉辰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只是在她与其他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她不知道如何去与别人沟通。当出现问题时她就只会用她所知道的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所以她总是有意无意的欺负甚至伤害了别人,以至于孩子们都不喜欢和她一块玩,她也不愿意和别人一起玩。在她心里只有“我想怎么怎么”或者“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从一定角度上看,她还处于自我的世界(或自我状态)之中。这就要求教师用独特的视角、发展的眼光赏识孩子,给予引导。
  四、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赏识孩子
  教育要面向全体,即要求教师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评价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孩子们都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赞赏,教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表扬就如同一场知时节的春雨,赋予幼苗向上的信心和生长的力量。教师的这些不经意的行为举止,在潜移默化中都在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如果教师把欣赏的目光、成功的机会只投向个别几个孩子的身上,那么,作为“陪衬品”的其他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会受到重创,对老师感情也会随之淡化,产生误解和隔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公正的评价对待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在我带班的时间里,我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从中我深刻感悟到:在孩子认识事物、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被成人接受的小错误和一些不满意的答案,如果我们以宽广的胸襟容纳、欣赏和支持孩子,这使他们在获得尊重、信任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他们探索世界的兴趣,自信心的增强;同时对于孩子来说,在探索中体验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感受,并让他们有机会尝试失败、培养其克服困难的坚韧性,和体验来自成功给予的更大动力和能量。这对于进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同样是十分有益的。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教师宽容的态度、理解的语言和欣赏的微笑,远远比我们严肃的批评教育更有效,它能使孩子在感受被尊重和信任的同时,努力的反思和自省,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完善提高自己。
   世界是绚丽多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所做的只能是引导者和支持者,从各个方面去引导教育孩子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交给孩子一些认识事物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向健康成长的方向发展,幼儿本身是极具可塑性的,给孩子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让他们去任意发挥自己的潜能,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的艺术家。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孩子[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贾容韬贾毅.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 [M].作家出版社,2013. 
3、威特[德]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M].京华出版社,2004.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