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邹仕梅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者:邹仕梅
                               贵州省晴隆县第四中学    561400
 
    地理学科是一门直接研究大自然的充满乐趣的科学,我国在初一就开始地理课程,初一学生才升入中学不久,对于中学的学习规律难以准确把握,但初一地理课程一开始就讲经纬线、经纬网、比例尺、等高线等内容。由于年龄和国情等限制,大多数学生所接触的地理事物是非常有限的,对于异彩纷呈的地理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又不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这无疑违背了教学规律,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要力争把系统的地理科学原理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导学生熟悉我们生活的美妙世界,认识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了解人类改造世界创建文明的非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从而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放飞学生的思维,翱翔于知识的蓝天。
一、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性思维是地理学的根本特征,地理学这一特性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地理事物一定要落到具体的空间地理位置;山脉、河流的位置;人为地理位置;城市、铁路的位置;数理位置;经纬网、坐标等来表述。地理空间想象使人们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进行观察分析与抽象的能力。此时教学中可选择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界线让学生去分析,比如人口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等。再如:学习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域部分,先要使学生理解区域具有一定的界限。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一淮河一线,这一条线的认识,是从气候的两个要素入手的。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我国“一月气温分布图”,找到一月零度等温线,看这条线自西向东经过的地形区,从而找到秦岭——淮河。这是一条特色鲜明的地理自然界线,该线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以北的河流冬季会结冰。不难发现,这一空间思维能力要建立在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后,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感性认识后,才能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下进行积极的空间想象思维,从而逐步形成空间概念,掌握空间规律,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中学生普遍的特征是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对发生在身边的地理事物普遍感兴趣,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对刺激记忆手段多的知识记忆深刻,偏重于形象思维。如果每堂课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情境导语,先把学生从离散、自由的思维状态下调动到专心致志,渴求新知的状态上来,也最容易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使学生急于知道下文,起到激趣启智的作用。再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努力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出发,联系身边的现象来了解地理事物,起到充分调动形象思维的作用。例如:学习新疆地形一节,将新疆的地形用“疆”字形象的分析和记忆。“疆”字右边上面的一横是阿尔泰山,中间一横是天山,下面一横是昆仑山,右上部的“田”代表准葛尔盆地,当然塔里木盆地就是右下部的田字。更形象的是左边的“弓",可让学生自己先来说一说,教师稍加引导即可,“弓”表示新疆的国界线,形如古代作战兵器,下方的“土”表示中俄伊犁条约等—系列不平等条约,将新疆领土割让给沙俄,这样一来,就会给学生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综合思维的有机结合,空间创新能力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较高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空间想象、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脑海中想象创造出新的空间模型。这样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而且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进一步加深了。不仅能使学生容易正确理解地理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获得了空间结构,培养了学生的空间创新能力,能达成思想和智慧的共识,能实现知识的重建,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
   地理创新思维在于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新的理念、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去看待地理事物,去解决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应提倡自主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探索创新。这样做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自主学习过程的设计应努力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学习中国地理,不能把中国自然地理与中国人文地理人为地割裂开来,而要从综合分析的角度来看待。这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入手,这也是作为未来公民所必备的地理能力之一。地理事物通常是复杂的,与其它事物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就地理论地理,必须从大地理的角度,从学科融合和空间综合的角度,去了解地理事物,去分析地理问题,大胆打破学科界限,从而考核学生综合分析和全面理解的能力。例如:七年级上册气候一节的学习,第一是地理与数学的结合,第二是地理与美术的结合,第三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为了突出地理的特色,将所有因素综合之后,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降水和气温双坐标图与数学坐标图的区别,并进一步探讨,然后再出示讨论一些他们熟悉的图形,看他们能从图上看出什么。如最热最冷月、降水多和少的季节、全年均温和气温年较差、各地气温曲线的形状之后,再比较各城市的气温和降水不同点和相同点,归纳气候差别。这是一个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通过对比看出不同地区气温降水特征是不相同的,再进一步掌握世界十三种气候类型具有的不相同的特征,既培养了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能力,绘图能力,又通过自主学习,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四种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就会在以后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受其益。让其潜移默化地成为学生的一种思维习惯,为今后的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