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幼儿环境教育热中的冷思考--作者:冯丹丹

幼儿环境教育热中的冷思考--作者:冯丹丹
 河南省驻马店市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联合国科文组织声名: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公民最主要的素质就是他们对环境与社会的发展的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 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加强, 环境教育提出了:“从娃娃抓起”。幼儿时期的环境教育, 可以使孩子获得理解保护改善环境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 使人类与环境人与人之间更谐和,最终帮助孩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环境教育既是环境科学知识生命知识的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载体, 他可以提升孩子理想,培养孩子现代绿色文明意识,从而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因此, 幼儿环境教育任重而道远。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幼儿有热爱生命热爱自然才会热爱环境,才会有兴趣,有信心去探索爱护环境的知识、技能,才会自然生发出保护环境的意识。
近年来,环境教育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白色污染”、“酸雨不得了”、“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是时下环境教育的热门话题。于是,教育者不惜代价,拍摄录制电影、录像让幼儿观察;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孩子感受了各种危害对人类的威胁,也能说出“要保护地球”、“爱护自然”的种种措施。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幼儿的“知”和“行”明显脱节。环境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显然,教育实践中的“热”更需要冷静的思考。当前幼儿园环境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1选题大、冷、空
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时,超越和远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不是从幼儿的理解水平出发,而是从成人的良好愿望出发,结果造成很多知识的深度超出了幼儿的接受能力,使环境教育成为一种灌输或变相灌输。
很多生态环境的问题都是宏观的、抽象的,幼儿很难理解。有的老师从良好的愿望出发,试图向幼儿介绍这些抽象的知识,结果造成知识的深度超出幼儿能力之所及。比如:一位老师试图让幼儿理解地球的人口问题,就用“分橘子”的方法让幼儿体验人口的增长给环境带来的压力,但要理解人口问题谈何容易!于是有的幼儿说:“小朋友多了,橘子不够吃,我就不吃了,让给别的小朋友。”还有的说:“下次买多一点就够了。”令人啼笑皆非。
2、老师自身素质有待于提高
教师有环境意识,有环保热情,但环境知识水平和环境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接受环境教育的主要渠道。教是具备较高的环境教养、丰富的环境知识和生命科学知识,可以在孩子进行学习、生活方方面面适时的加以引导、渗透,是孩子在无形中接受环境教育。
    教师对环境教育内容理解比较单一、片面。 “环境教育”等同于“污染”,把环境教育同治理环境污染画等号。教育的内容也局限与于不能乱扔垃圾、不能制造噪音等,其实这是一种极其被动的做法。
    教师没有树立宏观环境知识。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是水污染、噪音、空气污染、城市垃圾等问题,而没有看到我们还存在着臭气空洞、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光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大范围全局性的问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规律、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是环境教育与生活脱节。
很多老师片面理解环境教育的内涵,把环境教育等同于环境的污染和保护教育。很多教师认为,环境教育就是让幼儿认识当前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知道如何保护环境。但这些内容常常离幼儿的生活实际较远。
3、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
传统的环境教育与自然,与生活,与家庭,与社会不能很好的圆融互摄,相互融通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对我们的环境教育有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社会、家庭意识不强, 没有和幼儿园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人们普遍认为幼儿园是环境教育的主阵地, 忽视社会和家庭在幼儿环境教育的作用, 使幼儿园的环境在社会、家庭中不能很好的延续与验证。社会与自然脱离,不能实现环境中的教育目标。
   有关人士提出,人类已经走过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教训:我们过分陶醉于自己征服自然的成就,而忽视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片面追求所谓发展和增长,而忽视了人类为此已付出多大的代价。幼儿环境教育的发展方向:
     1、与幼儿园各种活动有机渗透、和谐统一,即“综合化”的环境教育方法。
一些幼儿园把环境教育作为特定的“大”活动,和幼儿园其他教育活动完全区分开来。从其优点看,是重视环保,突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而从另一角度看,则是将环保与游戏、故事、生活、艺术等相脱节,也意味着环保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幼儿易将环境保护定位于特定场合中所学的知识,特定活动中应有的行为模式,而无真正知与行的转变。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游戏、故事的特殊情感和对艺术的钟爱。在这些活动中,幼儿所感知、获取的知识是深刻的,所体验萌发的情感是热烈的、真诚的。他们从中可易于转变,生成一系列自发自主的环保探索活动。常用的环境教育方法有观察类(如观察、考察、采访、调查等)、艺术类(如故事、小品、角色表演、歌曲、绘画、废物利用、影视等)、游戏类(如游戏、模拟、体验等)、讨论类(如讨论、图片分析、快速联想等)、竞赛类(如分组竞赛、两难选择等)以及环保实践等。
 2、内容应是时时的、处处的环保。
在生活中,处处、时时都蕴藏着环境教育的契机:路边的果壳拾起来放进垃圾桶是环保;不随便采摘花朵是环保;洗完手关掉水龙头是环保;不浪费粮食更是环保。处处、时时的环境教育让幼儿在感受中积累体验,在体验中萌发情感,在情感萌发中逐步升华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每件小事都与环境有关,爱护环境从“小”做起。教育者若放弃周围生活中的小事,而去颉取那些认为意义深远的“大事”,其结果只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环境教育主要是对幼儿责任感、自主精神的培养。浮着的地基怎能盖出坚实的大厦?环境教育不能仅局限与教师设计、组织的环保活动,教师眼中的发现、心中的想法是有限的,而幼儿的发现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幼儿能否有责任感和自主精神,以环境主人的身份自觉参与,以环保的眼光看环境看生活。各种活动的收获、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幼儿的参与,关注的是幼儿的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培养。在责任感和自主精神的驱使下,幼儿自然成为“环保小卫士”,自觉保护环境,不会在出现“嘴上说垃圾入筐,手里又扔垃圾”的现象。
3、拆除幼儿园与社会与生活与自然的高墙。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必须以大自然为生物园,才有丰富的收获,真吗?”所以幼儿环境教育要拆除幼儿园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幼儿园的一切伸张到大社会里、大自然里,真实的生活里去。把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们翱翔。在社会在自然中,通过环境教育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孩子不仅要以书为师,还要以社会,以自然为师。创新需要广博的知识,书本知识仅是理论知识,没有丰厚的实践知识,谈创新犹如无本之末,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幼儿环境教育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青山绿水,去接触花草树木,观察日月星辰,以宇宙为学校,以自然为宗师,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空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连续观察和亲近身边的一根草、一朵花、一洼水、一只小虫子等等,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学习兴趣日趋强烈,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强,创造意识会越来越浓。
环境教育应因时、因地、因材制宜、因势利导,多种方法和形式并举,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的帮助幼儿形成环保概念。在逐步的过程当中培养和树立幼儿环境意识和环境行为。
4、关注良好习惯的养成
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过“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保护环境。我园开展了环保教育后,师生主动承担了园舍的环保清洁工作。于是,园内实行了三包制度,即:包教室前的花坛绿化、包教室前的道路清洁、包幼儿园内一块绿化地的清洁。三包活动一开展,幼儿随手扔纸屑的坏习惯大大减少了。特别是到了秋天,幼儿看到掉下来的树叶都会主动地把它捡到废物箱内,使园舍始终保护整洁、美观。我们除了积极利用环境向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外,还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幼儿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春游、秋游前和幼儿一起讨论如何解决一路上产生的卫生行为问题,结果大家都说每人带两只清洁袋,一只防呕吐,一只放废物。通过两次活动幼儿基本上都有了讲卫生的好习惯,被游客广为赞扬。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