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明忠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者:李明忠
                        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第四中学              561400
  
     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事实也告诉我们,实践是创新的基础,惟有实践,才有创新;没有实践能力的人,绝不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优化教学过程,用好用活教材,重视动手操作,丰富课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造就一大批实践型的人才,这对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用活教材实例,培养实践意识
  用好用活教材中的实例,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教学功能。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实践意识。
1、用活教材中的习题,培养学生实践意识
  实践证明,练习既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又能给教师提供信心反馈。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练习要有针对性、思考性、灵活性和层次性,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练习题、想一想、选做题、复习题等习题,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例如,在学生学习正数和负数的意义后,为使学生巩固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和加深对正、负数意义的理解,课堂练习中除做好课后的练习和想一想外,选用选做题中的“一幢大楼地面上有12层,还有地下室两层,如果把地面上的第一层作为基准,记为0, 规定上为正,那么习惯上的2楼记作     ;
  顶楼(12层)记作     ,地下的第一层记作      ;
  数-2的实际意义是     ,数+9实际意义是      。”
2、用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增强学生实践意识
  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虽然是选学内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稍加注意,课堂上适时运用,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那么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规的使用”时,可利用教材中“圆弧组成的图案”,让学生领略到用圆弧可以组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要求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圆规、直尺创作一副漂亮的图案。这样做,既不脱离所学知识,又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操作的能力。
二、重视学具制作,培养实践精神
  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关的学具,不仅能生动地学好数学,而且会将数学知识和方法深深的烙印在脑海里。
  1、课前制作学具,培养主动实践精神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找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最佳途径。让学生课前制作学具,是培养学生主动实践有效方法之一。如:在教学角、角度之前,布置学生制作时钟等等。这样,不仅为上课分析题意、引出概念、探索解题思路等突破难点、扫清障碍,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更重要是通过动脑和动手的操作过程,思维得到了训练,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2、课堂制作学具,培养合作实践精神
  教学活动应努力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的合作实践搭建舞台,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时,第一步,要求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ABC,使∠BAC=60°,AB=3㎝,AC=2㎝,然后用剪刀将△ABC剪下来;第二步,请同桌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什么?第三步,请前后的两位学生将剪下来的三角形叠在一起,并观察发现什么?第四步,在相互叠在一起通过观察的基础上,学生得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AS)”;第五步,要求同桌的两位学生将自制的三角形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看哪一组拼的最多?这样,通过学生当堂自制一些简单的学具,合作使用学具,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使学生体验了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合作实践的精神。
  3、课后制作学具,培养创新实践精神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课内由于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有些问题只能利用课后的时间让学生去思索、去实践、去发展。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学生发明创造的故事,以激发创新的兴趣。
三、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把数学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知来源、明用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也容易唤起学习数学的激情,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
  1、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实践探究能力
  把知识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科学态度。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搜集发生在自己周围的哪些跟教学内容直接有关或间接相关的事物。例如:在学习了“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后,让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两条直线相交,最多有1个交点; 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象这样,十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个交点?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几交点?在课外同学之间展开热烈讨论,在实践中发现了从特殊到一般规律结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技能。
  2、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实践活动能力
  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我们应积极让学生在大千世界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原型,用“数学眼光”去寻找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学习研究,认知数学问题的本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实践,参加“用数学”活动,从而把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抓住各种机遇,培养实践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有人说过,从过去、现在一直到将来,教数学的教师不能浮在半空中,而学数学的学生也必须是属于社会的。这话道明了数学教育应是现实数学的教育和应用的教育。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通过感知、思维、记忆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以形成相应的能力。
  综上所述,实践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通过数学实践不仅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其鲜活实例,使学生兴趣盎然,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而且在数学实践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主动思考,认真分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