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西昌市月华小学 615015
在小学阶段中,由于孩子年龄小,在其言行与心理上具有较强的向师性。教师成为孩子们崇拜和效仿的对象,这种情形在低年级学生中尤其明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孩子这样的声音:“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我肯定没有错。”这便印证了孩子喜欢用教师的评价来作为自己言行的准绳,更喜欢把教师的称赞看作是自己积极行为的结果。孩子一般容易漠视自己喜好的全过程,但对教师形成性和结论性的评价却显得尤为关心。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会使孩子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亲密感。因而,把握时机恰当对学生进行评价,可以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能及时发现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好纠正工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首先,评价的激励性功能应注意做到有理由据,针对性强。教师应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及其发展变化有深刻的认识,用事实来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表扬的真实性。例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一文时,很多学生已经断定了狐狸是狡猾的动物,不想有一位学生却另辟蹊径,阐述说他认为狐狸恰恰是聪明的小动物。刚听到这种说法,全班一片哗然,甚至有的孩子夸张地笑得东倒西歪。这时,我很感兴趣地询问该生得出这种结论的原因。他告诉大家:“为了吃到肉,狐狸的确是认真地动脑思考,想出了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从这个角度上看,难道狐狸不聪明吗?只是,狐狸是做了损人利己的事情而已,这是不值得提倡的行为。”听到这一番解释,全班为他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称赞地说道:“你真让大家刮目相看。在学习中,没有受到固定思维的影响,能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理解。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大家都该向你学习。”这样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表扬必须通过努力才能得到,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反之,没有准确的观察,过度的赞美是无法对学生起到促进作用的,甚至还有可能让学生盲目乐观,并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随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会对表面化、形式化的评价感到空洞和乏味。
其次,激励不在于对学生一味地表扬,表扬要结合批评同时进行。现在很多教师认为表扬对学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他们的缺点及不足可能视而不见,这种一味藏拙的做法是十分错误的。恰当的批评,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我们班上有一名男孩,思维敏捷,成绩名列前茅,却不免产生了骄傲情绪。课堂上,同学们都在认真感悟课文内容,他却在偷偷翻阅课外书籍。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便请该生谈谈从课文中理解到了什么。他羞红了脸,低垂着头站在座位上一言不发。我故作不解地问道:“以你的学习能力,应该会有较全面的把握才对。刚才注意力放在哪儿啦?”该生悄悄收起了课外书,立即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坦诚地道歉不该在课堂上分心。在随后的那节课上,他聚精会神地投入学习中,果然在整节课结束时作了精彩的总结。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可只凭情绪用事,批评有时会变得美丽,只是批评的标准是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互相尊重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的反省能力,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较严厉地批评学生,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再次,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要善于从纵向发展的角度去评价。如果一个孩子上一次成绩很不理想,这次也仅仅得到一个及格,教师也该进行表扬。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你现在能不断往前走一小步,期末会前进一大步。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你的付出在将来会得到更好的回报。”在纵向上进行比较,将自己现在的情况与以前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点滴进步。要用发展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如果一味让学生横向比较,有可能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自己与优生间的巨大落差,反而容易自暴自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情绪。教师恰当的评价,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的优势,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爱,树立不抛弃、不放弃的意识。
最后,表扬要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共同成长。表扬不要仅仅局限在优等生的身上,对于学困生,教师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这些学困生总觉得自己成绩差,日常行为表现过于“异类”,所以总觉得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有较强的自卑感,在班级中很容易受到忽略。他们最需要的是真诚的鼓励和赞扬,最期待的是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类似于主动为教师报作业本的小事,也能体现出学困生的优点,如果教师适时、恰当地鼓励他们,会让学生树立起前进的自信,激发出力求进步的美好愿望。
总之,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才能适时的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