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萨迦县中学 858700
摘要: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但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更重要的是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获得成功。本文从课前、课内、课外三个方面入手谈几点个人看法。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堂;课后;作业;复习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各方面发展的根本途经,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而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学校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扎实有效抓好课堂教学、狠抓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犹如一日三餐。这“一日三餐”不好落实,只靠课后不惜和大量作业这些“点心”和“零食”来弥补,就会“进食繁乱”,功能失衡,造成负担过重等。因此,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本人对怎样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看法。
一、 课前功夫是前提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但上一堂有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容易了。所以课前下功夫是必要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仔细研究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修改和调整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写好批注与反思,力求在课堂上讲出适合本班学生口味的课,才具有实效性。
仔细研究备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备课,首先要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备教参。备学生是非常重要,上好一堂课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需要加强内因的思想教育。这就包括很多内容。如: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基础、家长及家庭情况等。特别是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人迈开成功之路的第一步。全面地深入了解学生和家庭特点,是学校协助做好家庭教育的前提。要了解学生家庭环境,特别在贫困地区向家长和学生多讲科学文化知识的用处。如:人若有文化知识干什么事都容易的原理等。平时加强家访工作,与家长携手合作,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并及时分析和总结,掌握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这是备学生的一项重点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基础,这也是备学生的一项重点问题,科学家爱因斯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因此老师经常要观察和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特点与课堂结合起来备课。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都有一定的差异,犹如我们的五根手指,长短粗细都不一样,所以适合各年级各阶段学生的课堂准备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 课内力量是关键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课内。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针对教学目标,使注意力集中到四十分钟的口号真正落实到位,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梁道作用。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个人觉得必须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一)课堂气氛宽松、民主
受教育者的最佳心里状态,是他们接受教育成效的关键。而学生的学习心里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教学的影响。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意志。作为教师一定要树立每个学生都可能成才,都需要精心培育的人才观。利用情感力量,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把学生对学习的渴望与需求充分调动起来。
所以,在课堂上需要注意两点:一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要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表扬;二要爱护每个学生,注意保护每个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因为人格和自尊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力量源泉。如果折断了这个“翅膀”,他们不仅会丧失学习信心,而且还会产生对立情绪。所以每一节课,教师都有充分利用学生好强、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激励他们进步。
(二)教学过程愉快高效
教学过程实际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深入研究教材,更要研究学生;既要把握教材的实质,更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若没有愉快的学习情境,就没有高效的学习活动。
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创设愉悦的学习情境,要坚持“兴趣引路”,同时利用儿童愿意亲自动手、动口、动脑的优势,为以“实践为主”的教学过程提供有利条件,做到用“兴趣引路,实践为主”,合理组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如:在语文教学中要倡导“读意结合”,课上教师组织学生边读边议,给学生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在读议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认真体会,主动研讨的学习热情油然而上。
总之,“兴趣引路,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 课后的补困是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全体学生完全掌握所学的知识是不现实的,总会有几个学生在学习上有困难,跟不上其他同学。作为教师决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而且更要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并利用课后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经常与后进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里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全面关心学生,实施差异教学。加强课后补困主要靠复习和作业两大问题。
(一) 作业题
(1)布置作业的形式多样,可分口头、书面、理解与思考,还有课内、课外作业之分。(2)作业的规格统一,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按时、独立的完成作业。(3)教师严格控制作业量,重视作业的讲评,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及时反馈和纠正。
(二)复习题
(1)讲究科学的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中教师必须以有效的教学手段实现高效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这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快乐的去学并会学。使复习有耳目一新之感。实现高效复习关键是复习的设计,如:必须要知考纲、知教材、知学情。还要考虑复习什么?怎样复习?如何达到复习目的等。(2)复习中应注意解决,避免出现如下问题:对学生而言,因为学习习惯差导致学习缺乏科学性和持久性,自学能力薄弱,教师对学生复习的要求规定多,检查少,跟踪督查更少;方法单一,批评多,帮助少,师生关系紧张。(3)在复习课中正确处理“讲”和“练”的关系,必须重视“五练”,分别为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练规范是指在解答时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是指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其目的主要是抓紧时间;练重点就是要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要做到画龙点睛;练技巧是指常见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是分析题型的隐含条件、巧妙的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的掌握;练能力就是要通过复习逐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掌握解题思路能够沉着冷静地做好每一个题目。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采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基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找出本班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提高教学成绩,才能学生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