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 535000
摘要:喜爱舞蹈是幼儿的天性,舞蹈教学能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肢体感受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思想品德、智力开发及美育教育等综合素质,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代替的积极作用。因此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有效性
学前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智力起到启蒙作用。但是不少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幼儿只能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地唱、千篇一律地舞,限制了幼儿的表现力,忽视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全面开发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总是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下面谈谈对幼儿舞蹈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
一.选择合适的音乐
教师要选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具体情况的,具有教育性、艺术性、兴趣性的音乐素材,音乐本身要能引起幼儿审美的兴趣。。
首先,教师在选择幼儿舞蹈题材时,一般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能够活跃幼儿的想象思维。易于幼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好的幼儿舞蹈音乐,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如幼儿星级舞蹈"小帮手"。舞蹈选材于幼儿熟悉的生活,而家长又是幼儿最熟悉的对象,让幼儿通过舞蹈体验妈妈的生活,给幼儿带来惊喜及参与舞蹈活动的动力。舞蹈让幼儿体验了妈妈平时的劳动生活,做了生活中不可能做的事情,培养了幼儿关注自己生活环境,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让生活环境直接参与对幼儿的教育。这样的舞蹈,幼儿自然表现出参与的热情,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使幼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
其次,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音乐。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又如幼儿星级舞蹈中"小花猫",幼儿很容易感受到音乐的风格是轻巧、优雅的,自然就会表现出撒娇的情绪,也不用教师去提醒"快乐点"等修饰词了。在这个舞蹈中可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表演。后半段爬行就是让幼儿自由发挥的,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演。有的结伴玩耍,有的互相撒娇等。在充分体验音乐后,作出自己认为贴切的动作,使幼儿能够利用舞蹈进行感情交流,舞蹈时自然会表情丰富,轻松活泼。
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舞蹈时,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动作发展的特点,要采用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的舞蹈意识。
1、运用形象化手段学习基本动作
幼儿舞蹈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它有别于其它的教育活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如幼儿跳新疆舞须学会踏垫步和手腕转动,跳西藏舞须学会弹簧步,要学会小鸭走、小鸡走,学会踵趾小跑步等等。幼儿对基本动作掌握得好,学习舞蹈就比较容易。如果在教这些基本动作时,教师采用简单的注入式练习法、,让幼儿一遍遍练习,直到学会为止,这样就造成教师和幼儿都筋疲力尽,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充分地运用幼儿的好奇和形象化的思维特点,把这些枯燥的基本动作巧妙地变为形象的事物,多用形象的比喻,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之中掌握技能技巧。如教踏垫步时,可采用大脚丫和小脚丫的方法。学习弹簧步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膝盖弯曲的感觉,可先练习变高人变矮人的游戏,而且要求谁变得快,还可以给膝盖装上小弹簧等方法,让幼儿轻松掌握。教手腕转动可把小手当成镜子来照,先照自己再反过去给别人照照,这样幼儿能很快掌握手腕花的动作,及少出现错误。舞蹈动作“吸腿跳”对孩子来说非常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把一条腿当成小猴子,另一条腿当成树,大家一起做猴子爬树的游戏,看谁的小猴子爬得快又高,这样即形象又有趣,幼儿可以很快的学会。
2、运用现代化电化教育手段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现代化电化教学手段具有声图并茂,直观形象、感染力强、表现手段多样,可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根据教学要求灵活调节画面的独特性。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和灵活地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如舞蹈欣赏活动《千手观音》中,我运用电化手段,再现优美的舞蹈。它独特的造型、闪闪的服饰、五彩缤纷的灯光都呈现了一种美,给幼儿带来艺术的享受、心灵的震撼。我把自己的全部智慧和情感深深地倾注于舞蹈美的示范表演和讲解之中,启发孩子的想象,使他们愿意用动作和语言来表达对舞蹈的感受,积极参与表演,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3、通过以情动人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焕发高尚情感的激荡,思维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我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首先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儿童观。学前教育应该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教育,教师应该时时注意保护、滋润每个孩子刚刚萌芽的自尊心,使儿童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的确,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效果。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课时精神饱满、态度积极,心情愉快,在幼儿舞蹈的教育中,要时常以表扬为主,幼儿好胜好强,正确的评价、表扬和鼓励,对幼儿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是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激发幼儿的上进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励的方式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应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并给予及时帮助、表扬,表扬会激发孩子的兴趣。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对刚入园的新中班幼儿来说,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时的幼儿在音乐能力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个别差异。在上舞蹈课时,有的幼儿胆怯,就连小小的动作都不敢放开来做。针对这样的例子,我在平时就以鼓励表扬为主,对幼儿表现的动作总是能够多看一眼,或满意的一笑,或说一句鼓励话,这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另外还让孩子当小老师教其他小朋友学习动作,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又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鼓励了其他幼儿,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激励,从而提高了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经常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总以老师、妈妈、大姐姐的多重身份去感染幼儿,培养幼儿与我之间的亲情,有了这种亲情,孩子们会在我身边无拘无束地跳啊、唱啊,大胆地表现自己,培养了他们活泼开朗的性格,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音乐活动能力。
三、丰富幼儿舞蹈教学内容,培养幼儿在社会生活中的审美意识。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自身的形体美的基本形态,确立舞蹈艺术的审美意识,而且应充分发挥舞蹈美的功能,通过学习不同题材的幼儿舞蹈,在理解和表现作品的基础上,树立一种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
幼儿舞蹈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反映社会题材的舞蹈《红绿灯》、就运用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的必要性以及人、车在交通中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道理,表现了一种公德之美。反映生活题材的幼儿舞蹈《姥姥门前看大戏》,灵活地运用了汉民族民间舞蹈语汇和民族服装,通过一群孩子在大年夜看戏种种充满童趣的神态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民俗文化之美;还有如表现海岛渔民劳作生产题材的幼儿律动组合《织网捕鱼》则可以体现出质朴的劳动之美;表现科技领域题材的幼儿舞蹈《小火箭》还能够给孩子以科学美的启迪;再如《我们去郊游》这一题材的舞蹈作品,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大自然的美景,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舞蹈动作虽然是无声的语言,但是这些动作却能激发、启迪幼儿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它能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幼儿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孩子们的智力。教师们需要改变观念,多运用有效舞蹈的教学策略,励志将幼儿培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发展,培养幼儿健康向上、活泼愉快的性格,促使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