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夹竹园中学 434311
思品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思品课的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思品老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一切道德因素,并关注学生的道德表现和发展以及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心学生的人格养成,如是否孝敬父母、尊重老师、文明礼貌、热爱祖国等。这是我翻阅查找资料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理解。
2011年初中思品新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珍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尊重他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崇尚科学,勇于创新。遵纪守法,追求公正,自主自立,增强公民意识。热爱集体,敢于竞争,善于合作,有奉献精神。热爱祖国,热爱和平。
过去在思品课堂我主要是要求学生背知识点、做考题,很少关注落实思品的人文性,很少关注学生道德发展和人格养成。我以后要更加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把教会学生做人当做重点,这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以往课标“知识——能力——情感”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而是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百度说: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最重要的是教育者用自己健康的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习主体,是教育者通过身体力行的示范活动来言传身教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行动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形成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说,回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教"的问题也不难,要点有两个:一是教师真心实意的身教,二是创造机会让学习者尝试从教师身教中体会到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