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化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实践与研究--作者:王永栓    刘芬

化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实践与研究--作者:王永栓    刘芬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       161100
     新课改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课改所强调的是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学案导学是当前研究热点,其特点是:在教育目标上,注重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形式上,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力求让学生轻松主动地学习,在探索过程中去开发智力和个性;在教学关系上,希望优化教育方式,改善教师的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案导学将教与学统一起来,更人性化,更符合当前课改的需要。
    一、“学案导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学案导学分三个阶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探究学习、课后分层练习,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批改学案预习导学部分,及时汇总,以便在课上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在课堂上,教师把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于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再作点拨,事半功倍。
    1、不同年级课程,不同学案板块设置
学生不同阶段,智力和基础不同,学案板块设置上也有所侧重,从而使学案导学层次分明,构建起化学教学的金字塔。
  (1)高一学案
高一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案板块设置上更强调基础教学,学案比较细化,更注重知识的生成。学案板块一般分为【学习目标】、【知识牵引】、【预习导引】、【问题探究——共同练】、【实践感悟——自己练】、【提高训练——试着做】等板块。
   (2)高二学案
高二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学案更注重知识的梳理、新旧知识的迁移和归纳,板块设计上强调体系的逻辑性。学案板块一般分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再回首】、【扬帆起航】、【乘风破浪】、【一展身手】,其中选修班和必修班选择授课的内容有所不同。
3)高三学案
高三选修班的学案,以复习学案为主,主要是专题复习,更注重知识的对比迁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除了知识归纳梳理外,更多的是例题和习题的筛选。学案板块一般分为【考纲要求】、【要点回顾】、【例题精讲】、【名题导思】、【头脑体操】、【跟踪练习】等。
2、不同课型课程,不同学案导学
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不同,选用的学案也有所不同。
1)新授课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启发教学
新授课注重知识的生成,学案设计要有启发性,提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对教材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作适当的提示,并配以一定数量思考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概念课学案导学——及时辨析概念,配套练习巩固
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课学案导学的核心理念是探究概念的生成和辨析应用,去烦就简,抓住关键词教学。如,在《离子反应(第一课时)》的学案导学中,通过HCl与NaOH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引入,用实验探究,从现象到本质,解释反应的实质,从而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然后,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概念;接着,通过学生讨论研究化学魔术“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清水”的方案设计,并当堂请学生上台进行此魔术表演,深化学生对离子反应条件的认识,并应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通过学生自我剖析“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清水”魔术奥秘,探讨得出离子反应的实质;由此将学生对概念的思考理解推向更深层次,探究得出离子反应的本质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减小的程度越大越好,这样,通过思考、探究,对概念的理解就更完整、丰满了;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概念辨析是整节课的主线,利用学案探究,贯穿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方法,不断开发学生思维,用实验、魔术、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堂概念教学课变得生动活泼,教学效果好。
教无定法,概念课学案导学也是因课而异,每位教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概念,学案的编排设计和导学教学都还需要不断研究。
性质课学案导学——引导实验探究,梳理逻辑层次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性质教学至关重要。学案设计时,要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层层问题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中得出结论。以《氯气性质(第一课时)》的学案为例,课前,引导学生有目的预习,在【知识牵引】板块,回顾、总结已有的相关的元素性质知识,如非金属单质的化学通性、氧气性质,激活学生记忆库,从而有目的地进行知识的类比和迁移。
上课时,充分借助学案,将课堂实验探究条理化、系统化,在【问题探究——共同练】板块,向学生展现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从结构探究到Cl2在铁中燃烧、与H2反应、与有色布条作用、被碱液吸收的性质实验研究,再从实验归纳总结Cl2性质,最后拓展研究推测氯水中分别滴入Na2CO3、AgNO3、NaOH溶液的现象,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紧跟课堂节奏,从一个探究到下一个探究,一直保持浓厚的探究兴趣。
2)复习课学案导学——加强知识梳理,对比总结规律
复习课注重知识的体系和相互关系,学案更多采用章节知识网络、表格形式对比巩固知识。以《卤族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学案为例,在【复习目标】中,让学生明确复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程度:1、掌握卤素单质的分子结构,初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2、归纳整理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其相似性和递变性。3、建立卤素及其化合物转变规律的知识网络。4、梳理卤素的用途,学会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和应用。
复习课,是为了让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并能进行规律的推演,上升到理论高度,并更好地指导实践。知识网络归纳和配套习题的选择都非常重要,对教师编写学案和教学要求都比较高。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复习,让学生自主归纳、练习,教师要完全放手、相信学生,教师从旁指导,对学生复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指点即可。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