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县博白中学 537600
摘要:《全日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习高中地理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学习并运用地理科学观念、知识和技能,来对人类与环境之间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是十分重要的.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地理技能,最终使得我们的地理教学偏离的正确的轨道。因此,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便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一、运用地理学案导学教学法
“学案”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经验,为指导学生而编制的教学方案。学案就是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连接教与学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同时,“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 “学案”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调节者,而学生是真正的主角。 “学案”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学案”更能巩固解题知识,掌握方法和培养技能,而且能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新能力。
“学案”的组成成分是:重点和考点;知识点梳理;重点解析;典型题析;达标训练;能力提升;课后反思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们在做“学案”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它是灵活的。从教学的根本出发,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同学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要求进行自主学习。
“学案”教学是一种为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它以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为主,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提炼、练习、巩固、归纳、提升为主的教学模式。
二、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的做法
1.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学案
在执行“学案”教学时要能够注意教学的节奏,主要环节有:示案自学→引导看书→精讲点拨→练习检测。这些设计以学生为主,并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2.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一个结构框架,它就突出了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的教学模式;作为活动程序,它就突出了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寻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应探求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是最优的,这个最优的结构就会极大的影响课堂教学的功能,结构越合理,功能就越强,教学效果就会越好。经过我多年的地理教学实践,我创造了 “学案导学”模式。我把整节课40分钟分成三大块,前10分钟,中间10分钟,后20分钟,分别称为学段一、学段二和学段三。
学段一和学段二,最能体现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我们认为无论在怎样的改革中都应该受到重视,因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基本素质的体现。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我们要提倡学生“精记”和教师“精讲”。“精记”就是记学科的主干知识,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网络框架,具体知识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或独立,或合作,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采取某种形式。这个阶段的结果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知识概念和知识体系,为应用做准备。教师选取典型的例题作分析就是我们说的“精讲”。教师应是有重点的讲,要善于归纳与总结,形成方法,为形成技能做准备。由经过学段一和学段二而形成的系统知识网络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我在上课时,在开始时,就要求学生对比褶皱和断层内容,为后面理解和分析外力作用做铺垫。
学生形成能力的最重要环节在于学段三。“精练”的素材是经过教师严格筛选和精心设计的。所以,知识和能力是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而形成的。同时,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效结合起来的实践活动也就是“精练”。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师生活动可使课堂环境轻松愉快、和谐民主,学生情感丰富,利于学生自觉参与课堂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有效的活动,师生还可以共同分享权利、进行民主决策,体现人文关怀,以此达到教学目标。“精练”注重经典,重视思路、过程、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不强求结果的标准统一。
3.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是保障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不存在能实现各种教学目标的最佳教学策略;其次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情况。所以,有效的教学需要一个合适的策略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需要不断予以相应的调节和创新。
(1)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
应用学案教学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失去对课堂的调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有些地理现象或地理过程,无法直接用实验演示,而学生对这些现象和过程没有感性认识,理解比较困难,就可采用计算机模拟演示实验,通过直观手段以图象、动画、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体来反映事物本质,逼真地表现事物的存在和动态变化,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如:地球运动规律,地壳变化规律,地震波传导规律,洋流运动规律、火山爆发等都无法直接观测到,故可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实验,增强教学效果。
(2)创设建构知识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学案导学”却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以及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这使我们的学习观得到了根本的变革。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应用学案导学,教师应该少讲一些,多给学生研究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主意识,相信每个学生都拥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
(3)小组合作学习为学案导学式有效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小组合作使学生都有所作为,他们在一起共同完成学案,共同构建知识。例如全班共有50名地理生,自由组队,5个人一组,共分为10个组,有1个组集中了比较多的成绩好的学生,有1个组集中了比较多的分数低的学生,另外3个组较平衡,经过半个学期,最差的那个组有2个学生的分数有了极大的飞跃,从全班的倒数,跃到了前十名,从中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让学生自由的发展,比我用夹板夹出来的效果会更好,因为前者是他想成功,而后者是我让他成功。小组合作使学生增进了友谊,赢得了机会,获取了的进步。
总结:
“学案导学”教学法在课堂内外创设了一种主动愉悦的教学氛围,能达到教师爱教、喜欢教,学生喜欢学、会学。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认为学案教学法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途径,所以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践、研究与反思。 不仅能促进全体发展,而且更能关注个体提高。同时通过多种交流渠道,它能有效地沟通了师生情感,加深了师生情谊。更能提高了教学质量,较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