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谈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敖仕德

浅谈课前预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作者:敖仕德
贵州省盘县英武乡中学   553517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预习的作用,就算是平时给学生说过课前要预先,但是由于学生作业负担过重,而没有真正的去做到“课前预习”,教师来上课的时候也很少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致尽管教师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生动感人,学生在台下却不知所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做好课前的预习,因此听课效果极差。
    为了明确课前预习的意义,我开展了一次实验研究,在群殴任教的两个班中进行实验,期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非实验班。在实验班中开展课前预习的活动,宣传课前预习的作用意义,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意识。并明确课前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方法。每天放学前告诉学生明天的上课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文,并完成课后习题。明天上课前检查预习作业。通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教学效果明显,在期末检测中均分相差5分。而且,实验班中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学生要掌握好教师所教的知识,就必须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通过预习,对新知识的掌握会做到心中有数,对已学会的知识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会留下一些尚未得到答案的疑问。便于课堂上更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如果学生课前预习做得好,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把不懂的地方和重难点做上标记,课堂上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预习时有疑问的环节。在课堂上就能质疑问难,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就会竭力地运用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去了解、分析和吸收。勾联和融汇就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则有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复习,乃至运用;二则有利于培养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预习,能明确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良好预习习惯的形成将为课堂教学节约许多宝贵的时间,使得教师不必讲解学生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更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将会大大提高。在预习时,除了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外,还应逐步锻炼自己变换思维的角度,要一题多问,故设难关,以求甚解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时应特别避免的是那种表面无所不知,其实一无所知,头脑中一片混沌的状况。勤于思考,多多设问,无疑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案例一:
    高昌凤是我们班的后进生,以前学习邋邋遢遢的,学习成绩怎么也不长进。追究其问题所在,原因很多,但其中有一点问题就是该生长期形成一个很差的习惯:不喜欢也没习惯课前预习,上课稀里糊涂的,没有重难点之分,囫囵吞枣。对课文内容不熟悉,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也没有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课文的很多问题都不在课前解决。长此以往,越积越多造成知识不消化,产生厌学情绪。
    案例二:
    胡云飞是我们班的语文课代表,学习年年名列前茅,从平时观察得知,该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重视课前的预习,常常做到有备无患,课前的问题课前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勾勒出来,课上认真听课,及时与教师学生讨论沟通,绝不会把问题带到下一节课。因为她的这种好习惯,才使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案例反思: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学生自己预习的内容可以让他们用蓝笔。老师讲课时的重点可以用红笔圈注。这样下来每个学生的书就是一本集参考、笔记和各种知识在内的全面资料书了。其实这样也可以避免学生对接受新的知识心中没数,避免他们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这样一种心理不但影响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更不易积极思维,求疑思疑。这样,就一步不备,处处被动。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语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畏惧心理,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所以给学生布置预习时首先要明确目的,因为学生刚开始一般都不会预习,这时我们应给学生划定预习的范围,如一篇课文可以让他们从字词(也就是找生字生词入手),然后是文学常识,理解课文句子等。这些基础预习完,可以先给他们布置预习题,帮他们慢慢入门,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预习时教师还可提醒学生充分利用每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从中找出课文的主题,写法及语言特色,为解读课文寻求指导性意见。形成习惯后就可以不用布置预习题了,上课时可以用我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模式,学生也可以补充一些自己预习的内容,这样课堂容量就大多了。时间长了自然就形成一定的模式了,预习上了轨道之后学生学习也轻松了。当然在其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查阅多种资料。有的老师可能认为学生按参考资料预习,答案自然有了,其实不然,我觉得学生有资料可查就像老师备课,并不是限制学生思维,而是博采众长,能学到更多的东西。尤其是上课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预习习惯,我都将课前预习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来完成,以促进学生重视预习。同时我经常向学生讲述预习的重要性。并把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纳入语文学科的评价机制,学生一定会像重视考试一样重视课前预习。第一天下午布置学生明天要掌握的知识点,具体做法是让课代表每天早自习检查,我们班规定是每早自习集中预习交流,检查时也按布置预习时的要求检查,好中差按三个等级记入班级量化。刚开始时课代表不怎么会检查,我就检查几次,让课代表按我的标准打分,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这种形式。这样不仅减少了我们的负担也督促了学生学习。现在我们班级的学生每天课前预习基本不用布置他们也能自觉完成。对没有做课前预习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完成,同样给予一定的评价分,这样做可以促使学生认真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样可达到学好语文目的。我想如果能做到持之以恒的话,每个学生的语文成绩都会有所提高的。 
     这样,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习效果就能达到最佳状态。预习只需粗略的阅读,了解知识的梗概,以做到心中有数地去听讲,或者说带着问题去学习。相反学生如果没有预习,对新的认识对象心中没数,往往就会紧张地“奔命”于老师设计的思维轨道中而没有思考的空间。这样就不易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在学习上处于被动状态。严重影响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
预习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的重视。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在预习中培养自学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