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探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作者:陈德财

探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作者:陈德财
                              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535000
摘要:课堂教学是进行有效性教学的主要渠道,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系着教学的成败。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核心概念的界定入手,从树立学生意识和优化教学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提高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研究的必要性
1、现代教育对语文学科的要求
当今国际社会已经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全球教育的共同话题。语文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学科,其改革一直备受世人瞩目。然而,高耗低效成为当前语文学科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需要
在“减负增效”的大背景下,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向45分钟要效益,成为学校和教师的首要选择。又由于语文学科特点,以及一些学校、社会对数理化英的偏重,语文教师对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的心情,就尤为迫切。
3、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新课程是一场以教育价值观转换为特征的教育改革,其核心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维整合”的“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所以,教学策略应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板块式程式,把课堂真正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的地方,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
4、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因此,创造性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缺乏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指导。因而,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仍停留在传统意义上“学科本位”的教“课本知识”的设计层面。为此,本次研究也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效益的需要。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语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的活动。当然,“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不仅仅指的是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即知识的获得、情感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把学生培养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才。
(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活动方式或行动方针。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1.指向性。任何教学策略都指向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问题情境等,规定着师生的教学行为。业已作出的选择行为在具体的情景中会遇到预测不到的偶然事件,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教师个体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内容、背景条件,来制定、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
2.整合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其中的任何一个子过程都会牵涉到其他过程。教学策略不是某一单方面的教学谋划或措施,而是某一范畴内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因此,在选择和制订教学策略时,必须统观教学的全过程,综合考虑其中的各要素。
3.可操作性。教学策略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照执行的方法、技术等行为方式,是教学活动具体展开的基本依据。这就要求教学策略必须是可操作的。没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是没有实际价值的。
4.灵活性。教学策略与教学问题之间的关系也不是绝对的对应关系。同一策略可以解决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策略也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还表现在教学策略的运用要随目标、内容、问题情境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三、研究的措施和方法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考虑我该怎么教,更应该关注学生该怎么学,应力争做到以下两点:
1、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一位教育专家是这样描述学生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听过的,很快就忘记了;他们看到的,很快就忘记了;但是他们做过的,就会记住。”这句平实的话道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真理——真正有效的学习,不是靠听来的,不是靠看来得,而是靠学生自己学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思考时间、讨论时间。
2.给学生创设丰富多样的课中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亢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们必须教会学生劳逸结合,玩乐中学习。这就要教师不断创设形式多样的课中活动,带领学生进入不一样的课堂。比如:从形式变化的角度,教师可以设计语言理读、语言集美、写读创造、说读评价、妙点揣摩、思绪放飞等活动等等。
3.引导学生自己改善学习方法。语文课堂教学要获得高效,必须转变目前一些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他们在学习训练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学法,以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4.还给学生自我评价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学习的正误、优劣的评价权交给学生,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专心地听、认真地想、大胆的说,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学生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朗读、练习等进行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语言等,同样可以提出异议、发表看法。
四、优化教学过程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老师应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1、教学任务要明确,教学重点要突出。
明确教学任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学任务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
2、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当。
(1)打破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效率必然低下。例如笔者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没有按照常规在教学一开始就进行作者及背景介绍,而是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在引导学生“赏花之美”后,随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这几天心情颇不宁静”,为了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何“不宁静”、为何热闹是他们的,我有的只是寂寞,才顺势介绍了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作者面对复杂社会现实和特殊的家庭现状,对民族危难的忧虑与个人处境的艰难所产生的复杂心态,表现出在彷徨苦闷中既想“逃避”、“超然”又想“挣扎”而不能的情绪。这一教学环节的处理不仅让学生较为容易地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也避免了先入为主代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同时教会了学生层次深入思辨的学习方法。
(2)教学提问应恰当。
教学提问是推进教学进程的主要手段,精当的提问不但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调动语文学习的兴趣。针对当今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过于简单或空泛、难度大的无效提问现象,精当的教学提问应注意:设计问题应如《论语》中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教学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设计问题要有探究性,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设计问题注意层次,难易适度,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把大问化作小问题,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3、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适时地调整教学方式,让教学有张有弛,以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当学生听课状态较好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让学生高效快捷地掌握知识;当察觉学生有些疲倦、懈怠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讨论、演示等教学方法,让他们逐步调整好学习状态。
4、教学活动应有一定的指导性,真正落实。
语文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而构成的,例如听、说、读、写、讨论、表演等等。每个教学活动,教师应有明确的指令,任务清晰,这样才能达到活动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教学活动还应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和空间,切实去做,达到设计效果。特别是在讨论活动的实施中,不少课堂的小组讨论草草开始、匆匆结束,纯粹是走过场,难以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能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决定我们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强烈的学生意识,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思想,同时还要优化教学过程,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