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如何应对新课改高中数学题型的改变--作者:张迎虹

如何应对新课改高中数学题型的改变--作者:张迎虹
                                                  贵州省盘县华夏中学        553537
【论文摘要】据调查,我国近几年来高考成绩的分析得出,由于课改的实施,新题型的出现。对于处于变革的初期,学生对新题型的不了解,以至于高考中频频出现平时成绩优秀,在高考时却发挥不出来应有的实力,这对于我国高考现状来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把这个过渡期适应后,才能真正实施新课标的改革。那么对于高考出现的新题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关键词:问题分析   策略解决   新题型的应对 
 
     一、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不重视兴趣激发
    数学顾名思义是数的学问,高中数学开始变得抽象难懂,但是囿于职业疲劳和思想保守等问题,导致目前仍存在沿袭守旧的照本宣科、理论灌输、题海练技等模式。这样的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这样的学习是被动学习,这样的课堂是消极低效的课堂。
     2.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逐渐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学生成绩仍然是考核的主要标准,一些老师迫于高考的压力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在根本上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样如果使学生长期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将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使得大量数学知识点变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改革的成果再次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将会在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方面出现漏洞,不能发现不同知识点之间、不同题型之间的联系,制约了数学成绩的提高。
3.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紧
高中数学课程分必修和选修。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个模块组成,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每2个专题可组成1个模块。5个必修模块基本涵盖了以往课程的内容,而这4个选修系列中不仅涉及了以往课程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往课程中没有的。在总的教学时间并没增加的情况下,教学内容偏多和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与原教材相比,现在一个学期学两本必修,高一年级就要学4本必修,老师们普遍认为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很好地完成教学要求,即使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生常常是囫囵吞枣,掌握得不好。学生负担过重,对知识的理解“蜻蜓点水”,学得不深入,掌握不牢固。另外高考基本是两年上完新课,一年复习,许多学生在高一不久数学学习就跟不上,造成更多数学差生,数学平均水平下降。
 4.教材、习题、教辅不严谨、不规范且错误较多,三者之间不完全配套教材有的地方编写会引起学生的误解,如《必修1》只规定了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那么负数的分数指数幂是不是一定没有意义呢?还是一看到分数指数幂,我们就认为底数大于零呢?那么幂函数的定义域是什么?如果是全体实数,则会出现负数的分数指数幂。又如《必修1》,在“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这一节中,出现了两种答案不同的解法,一种是判断区间长度是否小于精确度  得近似解,另一种是判断区间内所有值的近似值是否一致得近似解。“精确度”与“精确到”很容易混淆。有些教辅中的具体的题目按老教材的内容编写,特别是往届高考试题占据很大篇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辅的质量。而不断下降。
   面对这些问题,教学必然会出现困难。对于新题型的出现,高考失利成为了必然。
     二、策略的实施应对新题型
 1、如何处理教材和知识的衔接问题?
      我们要尊重教材,也要善于重组教材,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实际。例如在《必修4》中,学完三角函数后,先讲三角恒等变换,再进入平面向量的学习,然后是学习《必修5》中的解三角形,这样安排以突出三角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这样调整并不是违背新课程标准精神的,我们研究发现,教材安排学完三角函数后,先讲平面向量,再讲三角恒等变换,只是为了利用平面向量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调整后我们用教材后习题方法证明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后,等学完向量,再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就更能突出向量的优势了。
2、如何处理教材中例题与习题及教辅资料?
 教材中例题和习题都是固定的,但我们学生的情况是变化的,所以各项教学任务的实施,必须确保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在备课的同时,也要对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有些例题,难度偏大,学生难以接受,我们应降低难度;而有些例题学生容易上手,我们则可适当拓展,补充相关题目;甚至有的例题,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大胆删去。我们还可以把例题进行适当改改后进行教学,注重例题的变式训练和拓展提高。
   3.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放下老师的“架子”,就会增加很多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只有和学生建立了良好关系,才能借助这层“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此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逐渐占据了学习的主动性,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际的练习来提高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关键。教师只有主动和学生交流,以互相尊重的方式去关心学生,才能真正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保证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步伐,达到掌握知识内容的目的。
4.新旧知识结合,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将高中数学知识分成了多个板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模块教学。这样虽然是将不同的知识点分开教授,但是每个知识点都会有一些内在的联系。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新旧知识的结合,用学过的知识来引入新的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减少对新知识内容的陌生感,还能让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内容。
总之,面对新题型我们首先应该着手于现今出现的教学问题,将当前的教学问题解决了也是应对新题型出现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高中数学在新课程改革后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努力,及时发现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应对策略,进而推进新课改改革的进程。从而解决近几年高考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程保益。试析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改进对策[J]。科教新报,2011(31)。
    [2]新旧教学的衔接问题   上海教育期刊  2007.07.06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