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宾能广

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宾能广
                        广西博白县那林镇那林村小学               537633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且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你﹑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  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   教学质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贴近生活去学数学,是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但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下面这样一些问题: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呈现方式单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解决问题时,试题内容呈现的方式比较单一。更多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直接引出问题,然后就是分析问题、列式解答等。二、教学过程程式化,学生懒于思考问题。有些课堂上,虽然使用着课标教材,但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依然是传统应用题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学生进行公式、模式的强化记忆,最后利用这种解题模式解决问题,导致学生上课缺乏兴趣,不愿意积极思考问题,课堂教学缺乏启发性。
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和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办法。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能给学生智慧的启迪和美的享受,而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要讲究艺术和策略。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强,适当地把故事法、游戏法、操作法、直观法、谜语法、尝试法、质疑设问等方法引进课堂,使学生在动态中学习,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这样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教师说:“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途中又渴又累,突然发现了一个大西瓜。孙悟空和猪八戒抢着多吃一块西瓜,眼看他们就要打起来了,这时唐僧就说谁先算出9个9相加得多少,谁就可以先吃。八戒听了立马拿起树枝在地上算起来,可是还没等他写完一个9,孙悟空就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最后猪八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孙悟空把西瓜吃了。孙悟空为什么算得那么快,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都大声回答“想”,这样,学生的求知欲被调动起来了,教师就可以巧妙引导学生进入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题。
二.列举生活实例,开启小学生的智慧之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是取之不尽的,若能把它们运用得恰到好处,就会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促其“生活化”,而且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促其“数学化”。
   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教师可以列举每四年有一个闰年这个实例和学生交谈。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
   生(齐声):喜欢。
   师:那你们每年过几次生日?
 生(齐声):每年过一次。
 师:可是老师认识一个爷爷,今年60岁了,但是只过了15个生日,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疑惑):不知道,怎么回事
 师 :好,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此问题接近生活,小学生好奇心又强烈,就会努力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
又如折扣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如:
换季节时,常常听说衣服有大甩卖。还常常听说好多商店为了抢顾客,搞些促销活动。前天老师经过一家商店门前,看到这样一则广告:“好消息:本店所有商品一律按八五折出售,欢迎选购。”看了这则消息,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又会怎样做呢?同学们就会纷纷讨论。这时老师可以拿出一些衣服和玩具的图片,这家商店里的商品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你看有你想要的东西吗?请选择自己最想买的商品1~2件,算一算打折后要花多少钱。这时每个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算出自己想买的东西的价钱。时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确实很好。这方面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在自己的思考中,在同学之间的争论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比老师的传授不知好了多少倍。
 三.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
从小学生的认识发生、发展的规律来看,小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在其心理结构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演示等能使学生主动获得数学知识感性经验或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8根小棒,每个学生都用这8根一样长的小棒摆正方形,看看能摆多少个。有的学生摆完后说两个,有的说可以摆成一个大正方形。教师要求学生说出摆的过程,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有的这样写:8÷4=2(个),有的写:8÷8=1(个)。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那么,用同样8根小棒可以摆多少个三角形呢?同学们操作完以后,有的说,可以摆两个三角形,还剩两根小棒。有的说,可以摆一个还剩两根。利用这个摆一摆后剩下的情况揭示了“有余数除法”这一新内容,使学生懂得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摆一摆、玩一玩的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知识的殿堂。
问题是引起学生好奇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尽可能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但是同时也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学生问题的针对性。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许多老师注意了趣味性、直观性,但往往忽视了蕴含一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现代心理学家认为:思维的发展都是经历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样三个阶段。一、二年级学生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逐步上升;到三、四年级,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开始为主;到五、六年级,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补充和渗透。
其次数学课问题情境创设活动要务实避虚。在教学中,教师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呈现给学生的有些情境非学生熟悉的,不符合生活情理的或者完全人为编造的,这样的情境展开后,学生感觉不到数学问题的存在,或者无法挖掘与所学知识相关的数学问题,这种数学情境至少在相关数学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而情境中经常也会带点"俏、虚"的味道。   
如一位教师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创设了一个学生去商场买旅游鞋的情境,商场上标价:其中一种款式标价每双127元,第二款标价5双共565元,哪种便宜,便宜多少。这样的情境一出示,马上有学生提出说:"我看到的商场标的是单价,没有标5双一共多少元的"。这样的情境,与生活实际不符,不但不起作用,反而造成负面效应。  
问题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注意内容要真实,形式要朴实,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热闹和某种形式而把简单的东西人为地搞复杂了,不能理解为创设了情境就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要看是否能有效的为教学服务,要有很强的目的性,做到务实高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应上升为一种理念,更要落实于"行动"中,更需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把"实效性"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整节课都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究者的“角色”,通过探究活动完成知识的有意义建构和不断的自我发展。然而创设问题情境不能放任随意,流于形式,只有以数学问题的本质,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依据,才能创设出有利于激活课堂教学的问题情境,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长青.数学情境的本真追求.小学数学教与学[J].2010年5月
[2]邹丽萍.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点滴体会.基础教育参考[J].2010年5月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