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盘县第五中学 553501
摘要:当前大部分教育都为显性教育,而显性教育即优点也有缺点。显性教育是可以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缺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科学教学 发展方向 结束语
隐性教育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于单个学生来说隐性教育可以让他们重新拾起对学习那份热情和兴趣。而且隐性教育能弥补显性教育所涉及不达到的地方,成功的教育就需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公共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是初中阶段初二新开设的课程,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课程本就很多,新增加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任务,而且初中物理又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这使这门课程教学的困难又有所增加。那么初中物理的教学与学习出现了那些问题呢?
1、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一些现象直观、有很多问题需要记忆,推理、归纳、论证,计算需要运用很多公式,运用一些原理,使计算复杂。这与数学和语文、英语有很大的差别,物理的学习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所以增加它在学习上的困难。
2、学生在解题运算方面能力欠佳 初中物理虽然没有数学函数运算困难,但是初中物理与生活和实际的一些现象联系紧密,在进行运算时往往会和这些东西联系在一起。从另一个方面增加了物理的运算困难。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普通中学普通班的学生更为突出。这就更加增加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困难。
对于初次接受初中物理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学生在学习上出现困难是可以理解的。那么如何改变这个现状呢?对于学生而言长久以往的学习状况会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厌倦,所以这里提出隐性教育。只有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共同努力才能以最好的方式去教育学生,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隐性教育是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隐性教育是显性教育无法代替的。
二、科学教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一、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二、心 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 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 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 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 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隐性教育的发展方向
这里笔者以初中物理进行举例说明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隐性教育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隐性教育已被得到重视,那么隐性教育今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呢?
初中物理的教学是隐性教育的一种体现,而初中物理隐性教育只是初中教育的一个代表,隐性教育是对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他将向每个学科发展,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隐性教育意味着中国教育向全面发展,相信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公共作用下我国教育将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结束语 素质教育是育人和学习知识同步进行的,通过教育将学生培养成社会的人才。所以再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保持每个学生独有的性格特点, 不去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隐性教育能弥补显性教育所涉及不达到的地方,成功的教育就需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公共努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和渗透是教育的 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 .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初中新课程(教师读本)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