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作者:董荣英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反思--作者:董荣英
                          贵州省盘县老厂镇逸夫小学           553513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掌握应用计算机已经是科学发展和走向未来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且已成为当今合格人材的必备素质之一。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主要代表的尖端科学技术,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将其运用于小学教育,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提高了小学学习和探知的能力,帮助小学成长和发展。以此为主线,重点论述了小学教育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优势,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下面就小学教师如何结合实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出主导作用,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愉快课堂氛围  主体作用  实际应用   反思
一、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可见,愉快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心情舒畅,认真思考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发言,从而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教师一走进课堂就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并以良好的心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兴趣是小学生的一种天性,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提。而欣赏教学正是培养和发展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爱好的重要途径。在课堂内,应尽量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通过欣赏教学,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内“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开发潜能重要前提”,要充分发扬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应有严谨的教风和学风,这样宽松而不涣散,两者完美结合,就能构建一种和谐共创的教学环境。只有在这种环境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尽可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其焕发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样,才能创造出愉悦的课堂气氛。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教师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构建以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只有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才不会偏离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离开了学生主体,信息技术就是一堆废铁,甚至是一堆“高级垃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如果依然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习惯模式去施行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愿望就始终落不到实处,依旧是“新瓶装旧酒”、“穿着新鞋走老路”,结果不能不使学生落入传统教学“三中心”模式的窠臼,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四、 结合实际,掌握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是通过与教育诸要素相整合来完成的。通过课程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革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等。让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而且是每一位在职教师应尽的责任。每一位教师都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功能来促进教学,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支持教学。例如,利用动画、影像、场景、音乐、对话等形式,把语文教学内容生动的演绎表现出来;在数学图形教学中重现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对话场景等,使学生学的更加轻松投入,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生动形象地完成教学任务,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增强教学效果的同时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氛围。
四、信息技术运用于幼儿教育带来的思考
  学会使用计算机其中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与网络连接,从中获得更多的服务。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网络具有高度开放性、跨地域性等特征,加上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包括许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信息,错误价值观等。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给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学习网络知识,进一步挖掘网络的新用途。引导、告诫学生,每次上网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工具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开阔视野,为自己的工作,学习服务。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信息技术对各学科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促进,都说明了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教师是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每一位教师都应增强意识,然后自觉地能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最终达到信息技术同自身学科相结合的目的,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逐渐探究新的学科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前文的阐述和例证,我们发现,信息技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相比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创建更为生动的课堂情境,积极快乐地探索知识,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多的新鲜事物,如果我们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那么未来幼儿教育的模式将会更加先进,幼儿的明天也一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巧用信息技术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
  [2]李蕊.在幼儿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10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