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会理县竹箐乡中心小学 61513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为了子女的教育,很多家庭倾注了大量的物力、财力甚至精力。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一些偏僻农村,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和管理仍处于“零管理”“ 零投入”状态,这些家庭大多属于单亲家庭,而且孩子又无父(母)监护,我们在这里把他们称为单亲留守儿童,这类儿童大多习惯差,学习成绩差,且在学校中这种类型的学生占较大的比例,如果这种类型的学生得以转化,将会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对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必须重视单亲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单亲留守儿童的产生
在广大的农村,女青年结婚有低龄化趋势,她们有的不到20岁。对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来说,责任感淡薄,婚后稍有不如意,就一走了之,造成家庭破裂。还有的青年夫妻因外出打工,进入一个新环境,思想发生了急速变化,认为在外环境条件好,对以前小家已毫不眷念,从而导致了家庭的瓦解。他们的子女也就成了单亲家庭子女。而绝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也同时又是留守儿童,因家庭破裂后单亲父母们早就无心在家,于是将子女寄养权交给了父母或其他亲属,然后外出打工。据估计这些单亲留守儿童在全国数量较大。仅我校的一个班,学生33人,单亲留守儿童占10人,占总人数的30%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单亲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有不断增长趋势。由于单亲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
二、单亲留守儿童的现状
监护现状堪忧,从农村中小学的情况看,很多单亲家庭子女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目前从他们的监护情况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既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子女的监护。这种监护方式一般采用溺爱式的管教方式。也就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过多的满足,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加之祖孙辈年龄差距大,有明显的“代沟”,很难沟通。另外,留在农村里的老人还要耕种土地,做繁重的家务劳动外。以无力再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单亲家庭子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对孩子的监护往往是深不得又浅不得,由此造成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的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上代监护还容易出现转托情况,即小孩被父母托付给亲戚后,没多久因亲戚打工等原因外出,就转托给另一个亲戚,几经托付的小孩几乎无所适从。
三、单亲留守儿童的教育 (一)给予单亲留守儿童充分的爱。单亲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和教师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爱,以补偿孩子所失去的爱,使他们身心健康。因为父母的爱的力量是无比的,但是失去父母的爱的孩子,内心总是充满着自悲和不安,作为亲人和教师应对他们给予父母般的关爱才能使孩子的内心健康发展。
(二)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单亲家庭经济条件,可能比一此家庭经济条件稍差一些,但是,孩子在生活,学习上的一些必要的开支还是应该给予满足,这样才能保护孩子的自尊,使孩子增强自信,如果一时达不到要求,也应该向孩子说明原因,以求得孩子谅解。
(三)对单亲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必须严格。单亲留守儿童与其他普通孩子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方面是一致的,因此对单亲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应同样严格。生活上严格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物质上决不迁就孩子,把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同等对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纪律,按时完成家庭作业。
(四)加强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天天讲,常常讲,减少事故对单亲留守儿童的伤害。有很多单亲留守儿童,因为监护人的监护的缺位,孩子极易造成意外伤害,学校产生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在此类学生身上。
(五)走出教育的误区,正确对待单亲留守儿童。当前很多家长在教育单亲留守子女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孩子从小就无父(无母)可怜,于是在生活上,物质上百般迁就,很少从孩子的思想上进行教育。结果误导了孩子,使他们养成了好逸恶劳,只讲究物质享受不思进取的人,害了他们一辈子。
(六)学校要千方百计,改变办学条件,能建寄宿制的要尽快建立,这样有利于单亲留守儿童的管理,解决他们监护缺位的问题。同时也便于引导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性活动,使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单亲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等不良的因素的影响,与一些完整家庭的子女相比,难以避免染上一些不良的习惯,作为教师不应歧视,对单亲家庭家庭子女视为自己的子女,给予他们真挚的爱,使他们改掉不良习惯,重新做一个习惯良好的学生。
(八)单亲留守儿童,在一段时间上教师的对他们的教育难免困惑迷茫,这时教师不要心急,要认真分析原因,全面了解单亲留守儿童,为他们建立单亲留守儿童成长档案,所建立的档案资料应全面反映单亲家留守儿童各方面情况,包括单亲留守儿童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等;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重点是监护人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等;单亲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单位及工种、经济收入情况、对子女的希望要求、与子女联系沟通情况等。教师只有完全了解学生,才能对症下药,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九)离婚家庭应该做到"文明离婚",离婚后,父母双方都应该做到继续关心孩子。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