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夹竹园镇初级中学 434311
新课程的“三 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语文课程又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其人文性的核心 是:“人文精神 ”,它的教育就是使人的思想更健康,品质更高尚,使人的个性更张扬。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通过探究过程与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呢?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谈点体会。
一、教学中必须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9世纪末,西方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最终面对是培养儿童的“德行”,教学必须同时进行教育,指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学(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这句话辩证的阐释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教师应该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教师首先应当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思想品德素养,明确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构成,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其中道德认识是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指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觉主动地形成道德行为。其次,教师应当防止单纯传授知识或脱离知识教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更不能把品德教育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因为,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情感是知识对思想品德发生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学生对所学知识缺乏兴趣、态度消极、默然置之,即使理解了某个思想观点或掌握了某些道德规范也难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难以形成坚定的信念,所掌握的知识对提高思想品德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而脱离知识的传授另搞一套思想品德教育的倾向,显然是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思想的提高,而且有害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
二 、发掘语文教材“人文性”的因素,系统性与针对性结合 。
语文这门学科知识本身就极具有思想性。教师应该把握思想品德内容与语文教材的关系,抓住二者的契合点,做到既有长期的、系统的品德教育规划,又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地实施每篇课文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材无论是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还是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戏剧,都文质优美,融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诸多学科内容于一体,蕴含丰富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每篇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感恩、环保意识 等全方面教育,并且做到因文而异。例如,诗词中曹操的《观沧海》、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行路难》注重理想教育;散文 中,鲁迅的《藤野先生》着重爱国教育;莫
怀 戚 的<<散步》侧重于亲情、责任感教育;小说中,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则体现在成长的坚强意志教育,星新一的科幻小《喂,出来》重点培养环保意识......总之,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人生的有益启示,并且注重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带着赞赏的态度品评的阅读能力和习惯,真正做到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谓“润物细无声”。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情感氛围。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因为“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文以载道”,文章都是有情物。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披文入情,以情动人。要做到这一点,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音乐、画面等情境;此外,也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朗读或教师的情感语言导入等多种方式创设感情共鸣的良好氛围,在情感中激发学生对语文、对生活的热爱,使文章真挚浓烈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入情入理地品味,在感悟与体验中催化情感,从而努力把学生潜在的、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内部因素发掘出来,使思想道德教育渗透、融合于语文教学。
四、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在写作指导中,尤其是记叙文的写作,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立意、选材巧妙地进行思想品德的渗透。强调学生平时观察自然、社会、生活,善于从平凡小事中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生活真谛,合乎情理感悟哲理及情感,得到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鼓励学生独抒性灵,彰显真、善、美,揭露抨击假、恶、丑,以促进学生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将以思想品德为主题的写作训练系列化。如:《放飞梦想》、《美,就在身边》、《以微笑面对——》、《感恩,我在行动》、《我是环保小卫士》......
五、注重品德教育适当地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延伸。
品德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当注意结合课文和教材每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多种形式将德育工作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例如,组织开展清明节给家乡烈士扫墓、慰问军烈属、社区环境调查、对身边感动人物的采访、感恩在行动等等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汇集生活现实、社会热点、科技前沿等与之相关的材料,并设计开放型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六、以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绝不仅仅是传授的知识本身能塑造人的性格,而是还在于教师言行、人格给予学生榜样所产生的正能量。教师言谈幽默、举止优雅,语言更富情感,关爱学生、关注成长的心灵,让学生被老师的情感包围,感觉到身边真、善、美的存在,幼小的心灵中自然会滋生出最纯真、最朴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健康茁壮成长。
七、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将德育工作持之以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绝非能一蹴而就 。教师必须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加强思想行为的督导,建立学生思品个人档案及评价机制,为之指点迷津,教化思想,激励其扬长避短,改过自新,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奋发有为。
以上,是我的一点肤浅认识和做法。常言道:“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德育工作错综复杂好,日新月异。我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