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六中学 830000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文又是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 激发写作的兴趣
1. 从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事情,事情不论大小、好坏,只要学生注意观察搜集、体验,就会获得很多生活素材。在写作时,将这些素材信手拈来,组织起来,加工再创造,就会成为一篇篇有意义,新颖活泼的作品。因为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写起作文来得心应手。
2.平时创造些语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根据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将课文中的作文训练项目作全方位的考虑,分类列入各种活动中去,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得写作素材,给学生创造写作“大环境”。
3.密切结合我们语文教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把讲解课文的写作特色与指导学生写作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安排材料时要详略得当;事例之间要过渡自然;叙事时注意刻画人物神态。
二、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语文教学新大纲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搜集积累材料。”要提高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还要求学生掌握几种常见的观察方法。掌握了方法,如同找到了钥匙,开启了智慧的大门,这样观察有了收获,习作就有了内容。在刚开始习作时,我教给他们最基本的观察方法,“定点观察法”,这是初学写作比较容易掌握的方法。它指观察者的位置和观察方向都保持固定不变,被观察的事物也处于相对固定不变的状态,观察者立足于一点,对某种事物进行细致地观察。运用定点观察,只有在有利于观察,有利于捕捉事物特点的前提下,确定出最佳的立足点和角度,才能获得最鲜明的印象,从而更好地完成观察的任务。可以捕捉到事物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不同风貌,既可以了解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运行轨道,亦可以从中感受到一种整体美和动态美。当然,观察方法很多很多,要求同学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使作文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三、 张开想象的羽翼
要使作文内容丰富生动,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联想和想象,怎样做呢?首先要掌握好“合理”二字。合理的联想,就是要抓住事物之间的合理的联系。合理的想象,就是所想象的情节要符合生活的情理、科学的规律(某些科学幻想类的想象也应当基于现实科学的基础上,让读者感到你的推想是可信的、可以接受的)其次要在平时注意积累联想和想象的材料。同样是想象,有的同学就生动、有新意,有的就很干瘪、简单,个别同学甚至想象不出题目所要求的基本情节。按照作文的术语,就是有的同学联想和想象的材料丰富,而有的同学则缺少这些材料。材料来自哪里?一来自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二来自有心的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故事,注意积累间接的生活材料。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联想和想象必须和生活经验、丰富的知识结伴,平时要注意积累,这样才能在作文时浮想联翩、左右逢源、文思泉涌,写出好的文章来。最后要注意,联想和想象的作文也要符合作文的一般要求,比如,题目、立意要新颖、深刻,要处理好篇章结构、详写略写,要使用好语言,运用好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等等。不要认为联想和想象,只要编出一个好的故事就能写出好作文,而不注意作文的其它要求,这往往也写不成功。我们特别要注意联想和想象也要有创造性。
四、 注重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质,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探索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探索语言训练的序列化,增强训练的目的性、针对性 语言运用能力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语言习得,二是语言学习。语言学习要学些什么,有人总感到很模糊,因而教学上停留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状态上,这就势必造成教学和训练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探索语言训练的序列化,明确学习语言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分析研究高中语言教学大纲及高考考纲可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把语言表达得规范、简明、连贯、得体是高中阶段语言学习及训练的基本内容及目标。其中,规范是基础,训练的目的是学生自然习得的语言书面化,表达符合社会语言运用的规范。规范的训练主要包括培养学生能正确遣词造句,句子的表述符合一般的语法规范,消灭错别字,克服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几个方面。 简明、连贯、得体是比规范更高一层的语言运用能力,简明训练的重点,就是要表达必要的信息时,使用相应的简练的词句,词意明确,根据语境决定详细;连贯训练时要注意统一的话题,合理的句序,上下文语意的呼应。得体,即是语言运用要注意时间、场合、对象等因素,根据不同情况,或委婉,或直白,或讽刺,或严肃,或幽默。以上三者都是语言运用的期望性目标,是实施学科素质教育的需要。 2.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性材料,为语言运用打下坚实基础 学习语言必须以积累大量感性材料为基础,没有必要的积累,识字不多,词汇贫乏、句式单调便谈不上运用。相反,积累丰富,读说听写就能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这才具备了提高语言能力的条件。
五、 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语文最高层级的能力。在中学阶段,作文所占比值很大。在作文教学方面,可谓探索多多,模式多多。以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为依托,以各种实用文体为基本写作体式,以培养应用性写作能力为价值追求的写作教学模式,还有“实用性模式”、“文学性模式”等。 在学生写作中,很多人把以前某次获得的好观点、“新立意”多次翻用,缺乏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异样的感受,立意不新,立意不宽,立意不深和立意不高。写作是一种创新劳动,每次写作都应有不同的要求与立意高度。作文试题中的题目、材料、话题和注意要求等,对立意会做不同程度的提示或限制。我们所说的在结构上求巧,并不是倡导摒弃传统的文体特点,而且指在行文中力求文章结构的巧妙。作文材料可以来自书本,来自阅读通过阅读报纸、杂志、教材等,借助作者的眼睛观察生活,和作者一起体验生活,发现生活,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可以经过改选加工,成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材料越多,视野就会越广,写作时就可摆脱“无米下锅”的困窘,并避免落入千篇一律的窠臼。要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并及时把生活感悟写下来。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原生态的生活,写出自己原汁原味的心理感受。应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物可写。其次,教师应特别注意发现和发掘学生自由想像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此外,必须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不应该用一定的模式强加于学生,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让他们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内容,作文教学搞不好,语文教学就不可能搞好。学生的语文水平不高,直接关系到今后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质量,关系到我们国家人口素质的高低。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