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浅析天师镇中心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策略--作者:吴春生

浅析天师镇中心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策略--作者:吴春生
四川省开江县天师镇中心小学     636253
 
     摘要: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引起学校领导层对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为学校600名学生,43位教师.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讨论,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
   关键词:农村  心理健康  问题  策略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年8月31日)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再一次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的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等现象.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对学校500多个家庭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这部分学生主要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偏移.看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1. 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结果
    为了全面了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设计了20多个问题,发出问卷600份,收回540份(回收率为90%)。从收回的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下:
    1.1  低、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分析,年级越低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好,,高年级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虑、焦虑等方面与低、中年级学生已构成显著差异,尤其是在中年级阶段就已表现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表现的更明显。
    1.2  男、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对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高年级中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怖和忧郁方面问题比男生更突出,而在躯体化和强迫症等方面男生问题比女生突出。
     1.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收回来的问卷结果比对分析,留守儿童在心理不平衡、焦虑、抑郁、偏执等方面问题要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突出。非留守儿童在紧张、心理承受力、适应性等方面问题要高于留守儿童。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分析表明,我校学生心理异常者占10%,有心理疾病者占 1.3%,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分布上,高年级多于低、中年级,女生多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学校开展防患于未然的基础性心理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因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会给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教育带来许多困扰,甚至还可能影响危及到社会。许多研究表明,诸如敌对、偏执、恐怖等心理问题往往就是引发攻击、暴力冲突,甚至青少年犯罪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失常的内部原因。
    2 .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2.1  社会因素
    小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负面因素太多,如武打言情电影,不健康的影碟片和书籍,电脑中的一些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电子游戏等等,对小学生所造成的影响不是点式的,而是面式的,这样就会使一批学生不适应学习、不适应生活、也不适应人际交往,从而产生心理障碍。对于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其绝对总数是不可忽视的,其对社会发展的潜在的负面影响也将是巨大的。因此,国家的和平,社会的安宁,人们生活的文明程度,是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减少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2.2家庭因素
     我校是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学生家长大部份都外出务工。就家庭教育而言,它具有启蒙性、长期性、感染性、情感性。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残缺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很不利的。残缺家庭是指核心家庭中父母一方因离婚、死亡、出走、分居等原因使家庭成员不全的家庭,亦称单亲家庭。发现离异家庭的儿童则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感,如焦虑、冷漠、自卑、孤僻、萎缩、敌对等,并因此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在双亲不全的家庭中,以双亲不和对小学生有更大的影响,父母长期的分歧、争吵、敌对会使孩子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矛盾、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另外,在一些家庭中,长辈因自身的心理障碍,在和小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有意无意的使其病态心理影响了小学生;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溺爱,造成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性格孤僻,离群,自高自大,缺乏爱心,同情心,责任心。
     2.3 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学校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片面追求教学质量,是造成学生心理疾病的原因之一。同时,教师不注意自己的举止言谈,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如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不用好眼神去看学生,不用柔和的声调与学生讲话,不用爱心去接纳学生,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人去共处、去交流、去合作,而是一味地控制、管教、束缚,把他们置于被统治、被领导的地位,种种这些都会使他们产生心理障碍。
     2.4自身因素
     一些小学生,由于他们的智力较高或者智力低下,他们觉得,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所以在心理上,也不能和其他小学生一样得到正常的发展,时间一长就有了某种心理障碍;还有一部分小学生,他们因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身体残缺,这使他们下意识地产生了自卑感和心理障碍。
    3.解决我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根据中央和教育部指示精神,要求中小学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作为我校学生现今的心理状况,怎样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3.1紧抓课堂机遇,培养健康心理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而教育就应该包括对如何求知的教育和如何做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也这样来评价师生的教学活动:“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如何教人做人应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抓住课堂契机,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应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校曾在此进行过多次尝试,如:新生刚入学,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个初中阶段的高尚目标,我充分利用新生入学前的教育,进行一些小学生的常规教育与训练,针对高年级那些厌学的学生进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等教育潜移默化中摆正了对学习人生等问题的认识。
     3.2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健康心理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心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工作开展的难易程度,因此,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高年级学生碍于面子,怕人说“出风头”而又羞于表现自己。为帮助学生冲破这一层心理障碍,我校利用班会时间开展了一次“学名人 ? 做名人”——“感动六一”十大名人评选活动。先是带领学生回顾了姚明、濮存昕等十位“感动中国”的名人事迹,使学生明白:为他人、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而表现,并非“个人主义”,相反应该大力提倡。这项活动,既打消了学生怕遭非议的顾虑,又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表现欲望”,很得学生好评。在这种健康心理的驱使下高年级各项活动中,能自己主持、排练节目,每年的毕业生汇报演出时,我校毕生班学生都能成功地向家长们展示自己的特长,受到社会与家长的好评。
    3.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晨会课,健康教育课,给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4心理健康咨询,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对各班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做到心里有数,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引导,纠正那种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培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5开设交流信箱,培养健康心理
  高年级学生所处的发育阶段,决定了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矛盾性与冲突性。这种矛盾与冲突若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发泄,就会导致心理疾病,为此,我还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问题咨询信箱”,鼓励学生把心头的困惑说出来,向老师咨询,以寻求解答。由于此项活动绝对保密,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这使他们有了自己情感的发泄地,即使得不到相应的指导,把烦恼说出来,也仿佛甩掉了一个大包袱,何况在老师的指导下,还能使自己的困惑得到解答,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3.6转变家教观念,培养健康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家教对孩子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发展。从对本校家长的调查来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走向了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要求过高,动辄打骂;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任其发展。这就导致学生心理也走向两个极端:对要求过高的家长,学生心理常处于恐惧状态,性格内向,甚至为免打骂,有的还学会了撒谎,报喜不报忧;而对放任自流的家中,学生心理则过于散漫,多次教育都难显成效。为此,我校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形式加强同家长的沟通,分析利弊,转变家教观念,实现家校联合,共同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使得学生由原来怕开家长会,现在则成了盼开家长会。转变家教观念,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又开辟了一方乐土。
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兴衰。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这个群体的健康与否,预示着国家的发展是否处于一个良性状态,同时,小学生处于长身体阶段,有很大的可塑性,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未来的心理疾病人数,对我们建设现代化强国,改善人口结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02
[2]熊华堂  张小东  小学生心理训练100招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4
[3]心理健康教育六年级上册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05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