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旺苍县五峰中学 6282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江泽民同志也提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更应率先致力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探索与研究。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教学一直是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重视不够。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创新教育活动呢?
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自控性(规划性)都凸显出来;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加强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互动、分享,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通过探究学习,学生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开发,创新思维的能力得以提高,。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倡导和凸显自主、合作、探究,这是不容置疑的改革追求。当然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要有全面的认识。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功能和价值,又要防止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庸俗化。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选准角度,鼓励学生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特别是学生的兴趣爱好、经验水平、能力倾向、性格倾向、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不相同,所以,在任何活动中,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因此,选准角度,对学生适时的加以表扬和赞许,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中敢于打破传统,大胆创新。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学生读课文亦是如此,每个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感受是千差万别的,这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生活体验有关,只要他言之有理、有据,就行了,教师不必拘泥于教参上的统一答案。像《变色龙》这篇文章,一般同学都会认为像奥楚蔑洛夫这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就应鄙视、唾骂。但也有个别同学却说,是当时的政府和周围的环境逼迫他这样做,他不这样就无法生存,这个人值得同情。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不应一口否决,横加批评,而应首先对这一标新立异的说法进行肯定,尽量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既是激发创造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学生的好胜心强,渴望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去寻求事物的答案,并能提出一些新奇的看法和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或奖赏,就会推动他们继续探索和研究,反之,如果受到批评或处罚就会抑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电教手段,如幻灯机、电视机、多媒体等,早已进入普通中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述《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展示罗布泊消失前后的图片,让学生从图片中去感受、去比较、去思考。此外,还可以利用语文活动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繁星密布的夜晚,让学生观察星空、银河,写出自己此时的感想,这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天上的街市》、《静夜》等文章,也可能想到飞船、人造地球卫星、飞碟、外星人等。这样,学生就会凭借已有的知识,想象出许多奇妙的问题,从而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敢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造,实现语文教学所应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它依赖于广大语文教师的创造活动和不懈努力,让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明确自己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努力探索,锐意进取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