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杂志介绍/征稿启事/期刊封面浏览 /联系我们/获奖情况 /期刊浏览 /课题研究
滚动公告
主    办: 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出版:当代教学论坛杂志社
社    长:黄晓龙
顾    问:刘华武
主    编:赵子娟
刊    号:ISSN1672--3651
          CN43--1678/G4
编    委:冯威   王锡武  
          陈道权 李峰 
          何凡         
我的链接
      在线咨询
友情链接
让生命之光闪耀——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

让生命之光闪耀——培智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
                        江苏省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卫 娟      226100
摘要:
泰戈尔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行,生命教育的思想理念正日渐深入人心,并且已经体现或渗透在中小学教育的各门学科以及开展的各类教育活动之中了。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仅决定了语文学科与生命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还决定了它在实施生命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学科优势。
关键词:生命教育  智障儿童  语文教学
一、生命教育问题的提出
生命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从西方国家起步,到80年代逐渐推广,进入21世纪已经成为遍及全球的教学门类。它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当前,生命教育已经深刻地影响到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众多中小学校,生命教育不再是一种教育思潮或观念存在,而早已作为寻找教育基点、回归教育本位的一项重要教育措施。那么,对于智障孩子来说,由于自身的缺陷,以及被他人漠视而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很难认识、敬畏生命,很难珍重和保护生命,很难懂得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导致他们自暴自弃,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和社会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培智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显得极其重要。
二、智障学生生命价值意识教育现状
        1.家庭生命启蒙教育概况
        由于身体的缺陷,父母对智障子女要么溺爱,要么漠不关心。有些父母文化素质低,除了在生活上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关心、照顾外,无法在思想上、心理上、精神上给予有效的帮助和教育。在这种环境和心态下成长,自信慢慢转化为自卑,疑虑慢慢转化为悲观,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使他们失去了早期生命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机。
        2.学校生命价值意识教育现状
        有些教师过分强调生命的理想性价值,在班会课上讲“理想的作用”、“人生的价值”,学生用统一标准的价值观去解读生命,忽视了智障学生存在的具体需要。目前,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意识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教和灌输。要求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用外在的形式来改造学生,强迫学生改变他们正常年龄及智力该有的对世界的理解。学生不懂得在自我生成、自我亲历的生命过程中如何对个体生命做出思考,不懂每个人都必须承受生活中所有的挫折和痛苦,好好活着,善待生命。
三、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在我国新课程设置方案中,生命教育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一种人文关怀,因而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渗透就不失为一个重要的生命教育渠道。比较而言,语文学科充满人文情怀,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
(一)语文课堂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1.认识生命
对生命有个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培智教材中就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描写了生命的过程。比如培智语文第十册教课书中第九课《种蓖麻》,课文讲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校园里种蓖麻,同学们焦急地等待蓖麻的长大,然后发芽、长叶、开花、结果、收获的过程。通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蓖麻生长的过程,也就是它的生命历程,知道了人也是从婴儿到儿童到成年到老直到死去的生命过程。文中描写了同学们种完后等了好几天发现地上都没有动静时那种焦急的心情,老师告诉他们应该耐心的等待,学生知道了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生长规律,人也是一样,从而更好地了解每个阶段的责任和享受每个阶段的快乐。
2.欣赏生命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经常会受到社会的歧视甚至侮辱,因此他们的自信心缺乏,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别人眼中所谓的“废人”,不懂得欣赏自己,从而失去奋斗的动力。因此,一些励志的课文就是生命教育很好的教育材料。比如培智语文第九册教科书中第三课《两块金牌》,讲述了南京信符河小学的周建勇同学参加在美国举行的第八届夏季国际运动会上两项径赛都获得了金牌。课堂上我问学生:“你想对周建勇说什么?”学生很踊跃的说:“周建勇真棒,你是我们祖国的骄傲!”“我以后要坚持锻炼身体,争取超过你!”从学生的话语中看出他们懂得了智障人士不是“废人”,也能成为祖国的骄傲,也懂得了只要努力就能有所收获。于是我发现以后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报名参加,平时也看到了他们积极锻炼的身影,我班的姜露同学还参加了南通市的残疾人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再比如课文《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华海》,我还给学生观看了智障人周周在音乐厅指挥的视频等等,学生明白了残疾人也可以赢得正常人欣赏的眼光和焕发生命的光彩。
3.保护生命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一次。”既然如此的唯一,我们就必须学会保护生命。特别是对于弱势群体智障孩子来说,教会他们懂得在经历各种危难时如何应对,学会去保护生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培智语文教科书第十二册中第十七课《一只狼》,课文讲了一个卖肉的人在紧急情况下相出一个好办法把狼吊死在树上,保护了自己的生命。当然我们的生活中遇到狼的情况基本不可能,于是我在课堂中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危险情况提问他们该如何保护自己。我说“遇到坏人跟踪时该怎么办?”学生说“不能直接回家,要去人多的地方。”“有人敲门该怎么办?”“问清是谁才能开门。”“发生火灾时,怎么办?”“打119报警;用湿毛巾捂住嘴巴鼻子沿墙弓着身子跑出去;不能坐电梯……”“地震时该怎么办?”“不要哭闹;走楼梯不要挤;跑到操场或空地上……”这样,语文知识的传授和生命教育的渗透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
(二)阅读写作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一篇作文就像一面镜子,它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在作文教学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意义。虽然智障学生由于各种能力都不及正常人,但是他们也有丰富的情感。我常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和评讲中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以期待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如: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到来的时候我都会带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春游、夏令营、秋游、打雪仗等让学生充分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生活的美好,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有学生这样写道:东洲公园的柳树发芽了,枝条在微风中摇曳;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同学们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假山上捉迷藏,有的摆出各种造型在拍照,玩得多开心啊!春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我爱春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会不仅把作文写得很美,也在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会到了生活之美,生命之美。当夏天学生写在河里或是游泳池里尽情地游泳时,我适时的给他们提个醒,虽然游泳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但是每年的暑假被淹死的学生全国有很多,用活生生的例子让他们知道生命的脆弱,提醒他们一定要在大人的看护下才能游泳,从而学会珍惜生命,保护生命。
写作中的生命教育,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顺着学生的思路来做文章。一次,一位同学在参加市里的小巧手比赛中没有取得预想的成绩后,灰心丧气,甚至痛哭起来。我告诉他,其实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不经历挫折,关键是你对待挫折和失败的态度。况且,作为一名智障学生能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起参加比赛,而且取得名次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得事情了。事后,我让他以《我优秀,因为我**》为题作文,让学生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体会自己生命中的亮色。这样既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又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的意识。
(三)语文活动中有机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语文老师必须为学生搭建大舞台,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活动,如表演课本剧、读书竞赛、演讲比赛、小报制作、朗诵比赛、作文竞赛等,在各项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才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语文老师选择适合智障学生阅读的有关生命教育的读本充实在班级的读书角,学生进行读书竞赛,看谁读得多而精。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或者故事来讲一讲进行演讲比赛,或者通过阅读同一个故事,写写读后感进行作文竞赛,或者以“爱生命”为主题进行小报的制作。
 我校的节日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日渐开花,每到一个节日学生都很想去了解它的背景、习俗,去阅读和节日有关的儿歌短文,于是生命教育便贯穿在了各个节日中。比如“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让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尊重长辈。“助残日”、“儿童节”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通过“残疾人文艺汇演”、“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社会和个人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爱牙日”、“爱眼日”、“爱耳日”等节日让学生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以及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有了强健的体魄才有高质量的生活。“消防日” 让学生亲手使用灭火器,“五一二”进行紧急疏散演练等,让学生学会基本的逃生本领。
让生命之光在语文教学中闪耀并非易事,但这也正是语文老师的价值所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必须渗透生命教育,用生命的意识去关注智障学生这一特殊的生命体,让语文进入每个学生的生命,让生命的价值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得更加灿烂。
 
参考文献:
1、李瑞江:关注生命发展:特教学校生命教育的责任与梦想 《现代特殊教育》2008、10
2、汪蕾:潜谈“生命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名师之路》2009、2、
3、李小伟:在生命教育中成长,中国教育报 2010年4月17日第4

  版权所有:当代教学论坛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西城区100044-12信箱 联系电话:010-56252010 传真:010-56252010 Email:ddjxlt@126.com

浏览次数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