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第一小学 龚心钧
内容摘要:
一、寻找有效地教育方法,激发更多儿童的动手动脑积极性
1、通过电视讲座拓展动手动脑的普及面。
2、开发符合地方学生特点的教材、让其发挥实实在在效应。
3、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解决师资缺、开课难的问题。
二、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带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1、一期一品、学以致用。
2、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3、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开启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4、通过发现问题和去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通过参与对外的创新作品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和自信心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动手动脑活动顺利的向前发展
1、多学习多交流,提高对动手动脑活动的深层次的认识。
2、自己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用活动成果来赢得家长和各级领导的支持。
3、多与其他学科合作,减少外界的阻力。
4、有了成果多总结,寻求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使科技活动得以良性发展。
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过这样一段报道“日本的一个教师带着他的学生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前,让学生数一分钟有多少辆日本产的汽车经过,等你们长大了,一分钟又有多少辆日本产的汽车在此经过……。”他们把科学技术创造作为立国之本,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各个领域都发展得那么好,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基础就是很抓教育事业,通过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多方面的合格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社科院专家黄晓勇谈十七大报告在第八部分第一条关注教育时强调:“把教育谈成国家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是教育事业本身,而且是我们国家整个发展当中不可或缺, 必须高度重视的部分,和老百姓是密切相关的”。在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国家和党中央对教育、对下一代教育和培养寄予了无限的期望,而我们现在面临的教育对象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由于现在95%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少数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些家长因没有技术已经下岗,也认识到没有技术的苦恼,但是让子女也重蹈覆辙,还是那种“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老思想。一切力所能及的事都是家长包办代替,造成这些学生有害怕动手,厌恶劳动,怕苦怕累,投机取巧的偏异心理,学生的这种缺陷无疑就需要通过学校有趣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弥补。根据儿童的特点,从小培养他们对动手动脑的认识和兴趣,简单的日常劳动技能是十分必要的,让他们知道“一衣一饭靠劳动所得,一汤一菜为汗水换来”,“劳动创造一切,幸福是劳动的结果”的道理。
我们学校科技兴趣小组,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根据本学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乐于接受的、取材方便的动手、动脑活动入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培养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具体做法是:
一、寻找有效地教育方法,激发更多儿童的动手动脑积极性
有一位科学家曾说:“多动就有兴趣,兴趣产生灵感”。每一科学家从小都爱动,爱琢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都十分发达(如:爱因斯坦等),因此说,从小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很重要。
1、通过电视讲座拓展动手动脑的普及面
怎样引导儿童去动?怎样去调动家长和孩子互动?这是我们在90年代中期就思考的问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从1995年我校劳技教师龚心钧就开始把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的内容编成250讲“巧巧手”电视讲座(有折纸、抽花、编织、立体纸工和废旧制作等系列),1998年十月录制完成,并在学校和安康市有线电视台每晚六点半播出(时间是25分钟,每一讲连续播出两次),这个时间刚好是家长和孩子在一起的黄金时间,可以带着孩子通过电视一起学、一起做、一起交流,比一个老师教一群好得多、快得多。不仅调动了学生和家长的动手动脑的兴趣,也提升了家长对科技制作活动意义的认识。在学校开展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比赛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能交一件作品。因此这一项活动曾得到了广大观众、专家、领导和省市媒体的高度评价(08年又主讲了《三秦大讲堂》、09年又主讲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再就业技术讲座》等)。
2、开发符合地方学生特点的教材、让其发挥实实在在效应
我校劳技教师龚心钧在1997年就买了电脑、扫描仪和打印机,一边学一边用,在讲完电视讲座后,应广大家长的要求,利用电脑又把讲座内容编绘成了《巧巧手》系列丛书(《简笔画》一、二册、《教师教学速成简笔画》、《你的巧手剪出你的智慧》一、二、三、四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简笔画》第一册已经出版发行,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山林为该书题了词,市教育局杜科持局长并为该书作了序。废旧制作系列和〈抽花〉系列正在编绘之中,99年以来的教案都是利用电脑制作出了的(20册教案多次受省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编写的三篇教学案例分获国家一等奖和省一二等奖)。
3、将多媒体引入课堂,解决师资缺、开课难的问题
每次交流会上,当谈起师资这个问题时,都是不了了之,引进吧?太缺,培训吧?远水解不了近渴,聘请吧?也不是长久之计。况且开课也是一个问题,学生在校时间连自习最多只能上七至八节课,语文、数学、英语、体、音、美、思品、社会等课都得开,不可能有多余的课让你去上。怎么办呢?我校劳技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天天挤时间自学会了 Flash 和Authorware等动画和课件制作的制作方(现在已创作各类课件26件,课件获国家一等奖两件、三等奖一件、获省大赛一等奖的有三件,指导别人做的课件获一等奖也有三件),通过课件解决了上课难、师资难得问题(每周用一节课外活动,打开各班的电脑,班主任和学生同时可以学习)。
二、利用兴趣小组活动,带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
开展寓教于乐符合儿童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兴趣小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智育的发展,在有趣活动中,学生亲眼观察、动手操作所引起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的更生动、更形象、更全面、更完整,从而也更深刻。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能力和禀赋蕴藏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手的动作越熟练,越灵活,手与劳动工具的关系越细致,这种相互关系所必须的动作越复杂,儿童智慧创造力越鲜明......,他在生活中的观察力、求知欲、敏感性、注意力和探索能力就越强”。常言说得好“手巧则心灵”,为此学校科技小组先后就开展了粉笔画、陶艺、雕刻、剪纸、编织、抽花和拼盘等兴趣比赛活动(我校创新的废旧制作《泡沫板布扎画》深受省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赏,现有作品400余件,市科协正在为我们申请专利)。同学们见得多了,做得多了,自然兴趣就大,手更巧,心就更灵了。
1、 一期一品、学以致用
在兴趣小组里,每一学期抓好一种技能的培训指导(前提是取材简单,尽量不让学校、家长花钱),把一个品种做会做精,让学生熟能生巧、巧能生辉,如老子所说的“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当学生在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后,让他们反复研究试验,在制作出新的品种来,(如老师在教他们用纸条编织“小鹿”时,只教他们编制的规律和一种动态小鹿的编法,大家编绘了一只小鹿后,再让他们想一想、试一试,看他们能编出多少种动态的小鹿,同学们反复琢磨, 多次试验终于编出了抬头的、低头的、头向后的、头向上的等好几种动态的小鹿)。(展示学生作品)
在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后,我立即给他们创造学以致用展示才能的机会。(如当他们学会抽花后,数学老师要上公开课时,请我帮她做45朵小红花、 45 朵小黄花、 28 朵紫花,我就让兴趣小组的同学来做,他们用了两下午的时间做完了 118 朵小花。看着他们做的小花老师高兴地说;“你们的手真巧,做得真漂亮,老师谢谢你们!”当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承认和赞许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学一门技术的好处,同时认识到帮助别人也是十分高兴的事,从而提高了动的积极性,同时也体会了帮助他人喜悦。
2、以点带面全面开花
要在一两节课里教会几十学生掌握一门技术,靠辅导教师一人显然力不从心,经过我多年的活动总结,先把每个班抽出来的学生分成四个组,每周三先教会8个小组长,星期四老师给大家讲完后,组长和老师再去辅导本组不会的学生,当大家都学会后,让他们去教本班的学生和家长,下次活动时都给我汇报你都教会那些人。这样不仅减轻了老师的压力,也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的积极性,既巩固了他们技术,又起到了普及推广的作用。
3、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开启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
为了使学生了解多元的科学知识,学习外面科技活动的经验,在2000年我们请来了上海《动手作》报社的于宙教授为我们作了"开展创新思维"的专题报告,了解了中外小朋友“小发明”作品的发明原理。2002年我们又请来了民间老艺人为全校学生讲陶艺的制作和烧制技术。学校还开展了全校性的陶艺比赛(现在学校劳技室里收藏有学生自己制作和烧制的陶艺作品220件),学校还组织老师和学生去参观安康的现代化的农业示范园和安康市气象站,开阔了师生的眼界,了解了科学技术给各行各业带来的好处,加深了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的认识。
学校要求寒暑假不给学生留多余的作业,又让学生走出去走访、去调查、去发现,向专家请教科普知识,观察商店科学的玩具和用品,去观看其它学校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来打开他们的创作思路。并号召每人做一至二件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开学交给学校组织评奖(现在学校已开展了全校性的“小制作、小发明”大赛26届和“比一比谁的手巧” 开展了19届,展室里现存有各类获奖作品5000余件),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了,创新兴趣就浓,培养的学生走了一查又一茬,那些学生带会了一批有一批。因此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的热情一直未减,08年4月我校还承办了“陕西省第三届中小学生科技节启动仪式”。劳技教师为省市相关团体做创新报告8次,兄弟单位来我校交流同时,也为我校创新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4、通过发现问题和去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动中发现问题、在玩中产生遐想。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劳动,让他们在玩中去遐想,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后先自己去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诱导和启发,在兴趣小组里我们开展了"我的疑难,谁帮我"的活动,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说给兴趣小组同学,让大家一起给他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但动手能力差,而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却观察能力差,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能各尽所能相得益彰)。让学生都来参与创造发明。这样即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如有个同学问:"老师让我们注意交通安全,不能骑飞车,但一高兴还是忘了怎么办? "有一个同学就设计了一个"减速、警告器"。一年级小学生问:“我冬天的早晨穿棉衣时,里面的衬衣袖子抽在一起十分难受,谁帮我想一想办法,怎么办才能解决我这个难题?有一个同学就把自己解决这类的办法给他说:“把手套的口上剪一个小孔,在穿棉衣前,先把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扣在手套上的小孔里,这样再穿棉衣袖子就不会抽在一起了”等等。在学生发现问题和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学校还订阅了《小学科技》、《动手做》、《智力开发》和《中小学创新》等等报刊,供学生学习,更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三、通过参与对外的创新作品大赛,提高学生的创新欲望和自信心:
鼓励学生参与陕西省和全国的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在这个平台上,让学生自己去展示和推广自己的创新作品,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和远大的理想,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参与这些活动,小学生们从不敢参与到积极参与,从小奖到获得大奖,可看到我校科技活动的发展历程。2000年我校五年级学生小发明的《茶叶过滤器》,获“陕西省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作品三等奖”,2003年又有两位学生小发明的《手动式安全电插座》和《环保安全蚊香燃烧器》在“陕西省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中分别获一、二等奖。2003年由“中国发明协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教育创新作品大赛”中,五年级田朴山同学发明的《手动式安全电插座》,在这次现场大赛中荣获全国金奖。这次活动登载在2004年“中青在线”及“中国教育网”中。中国《中小学生创新》2005年第1期中登载了我校“小发明活动”的一个专版。2005年8月15日我校16名学生和指导教师又被荣幸邀请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首届“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并在人民大会堂给指导教师颁发了“全国‘优秀辅导员’荣誉称号”。学校获得了全国“优秀组织奖”,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164幅科学与艺术作品中(包括国家领导人和12名院士)我校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就有14幅展出,16名学生都获了奖,16名学生还在2008米长卷上,同来自全国的青少年共创作了“爱我中华”作品,并在长城上进行了展示等活动。
2006年9月我校六年级的胡浩龙同学发明的《周长测量仪》,由教育部在青岛举行的“全国第六届教具、学具大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 2007年6月,何炅杰同学创作的电脑动画《嫦娥奔月》获省教育厅获小学组动画指导二等奖。
2007年6月, 指导学生何炅杰发明的《太阳能热水器回流水报警器》、许琛璐同学发明的《多功能坡度测量仪》、庞扬州学生发明的《手动式全封闭安全电插座》分获一项一等奖,两项二等奖。本人也获得省科协小发明指导奖。 2007年1 0 月 , 指导学生许琛璐同学发明的《多功能坡度测量仪》 获省教育厅教具、学具大赛二等奖。2008年10月,指导学生许琛璐同学发明的《放大书写笔》 获省教育厅教具、学具大赛二等奖等(现已获国省的“小制作、小发明”作品
就有28件)。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动手动脑活动顺利的向前发展.
有人说“要给学生倒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 只有无能的老师,没有无能的学生”,这句话细想起来也有一定的道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是推动学生科技活动向前发展的关键,如果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在工作中就有创新,就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就会把小事做成大事;如果教师思想境界提高了,就会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地去教,把国家的事当成自己事去做。
1、抓学习、探讨、交流,提高对动手动脑活动的深层次的认识
通过学习、探讨和交流,不断提高老师的思想境界,从理论上提升教师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活动的认识,在学习和实践中劳技教师先后就撰写的《通过“三讲两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创新实践能力》、《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动脑,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质》、《从劳技兴趣教育入手,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通过有趣科技活动,启迪儿童的创造性思维》等论文(在全国和省中小学论文评选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地去学习和收集其它地区和学校的好的做法,有选择的借鉴和拓展。在根据当地学生的特点和资源情况开展活动。
2、克服困难,创造和谐的活动氛围。推动创新活动持久顺畅的开展;
干任何事都有困难,有了困难就要去想解决困难的办法,尤其是开展小制作和小发明等科技活动没有钱是不行的,只要是提到钱,大部分家长是不会让学生参加的,学校经费也紧张,只有从不花钱的废旧品上打主意,最终的目的只要让学生学到技术,使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培养。只要你把小事当成了大事做,做得有声有色,家长和学校领导也会支持和认可(我们学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小有成效后,就得到了省市各相关部门领导的支持和推广,学校还给科技兴趣小组配备了展室和活动室,带学生出外交流学习,学校和家长都给予大力的支持)。我校科技创新活动能持久顺畅的发展,得力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心。
3、加强与其它学科合作,推动创新活动和谐发展;
开展活动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及就是学生乐意来,班主任和家长不支持你也搞不成,抽出来的学生我首先跟班主任沟通,当他们学会了技术后,首先把最好的作品送给班主任和家长或者教他们做。语数老师上课需要做什么教具时我就发动学生去做。鼓励兴趣小组的学生用自己学到手艺去装扮自己节日的教室,用自己做得作品代表班上去参赛,因此,只要兴趣小组抽学生活动时,班主任都很支持。有时候还替我们去做家长的工作。
4、总结成果,再接再厉,使学生科技活动更上一层楼;
有了成绩后要去总结,静下来想一想这些成果是怎样取得的,还要怎样做才更完美,怎样巩固成果、如何去开拓新的活动,怎样去推介经验, 使以后的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更好更顺利。 |